管理规定 科室管理 质量控制服务沟通
返回首页

临床血液细胞学分析标本采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

时间:2010-03-24 18:44来源:收集整理 点击:

前言 

  研究表明,检验前阶段占检验全程的 57.3 %,此阶段是整个质控中最易忽视却非常重要的环节。以系统理论的观点来分析,如同一个链条 的强度取决于它最脆弱的一环。当前临床细胞学分析中误差的主要来源已不在是由于实验室仪器操作过程,而是流程中的其他因 素,这些是任何先进仪器所不可替代的。标本的采集便是其中重要一环,任何差错都会导致错误的报告。而不论什么原因,病人只要 拿到检验报告单(属客观病历,是可以复印的),检验科就要承担无过的举证责任。此过程处理不慎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就有关 标本采集问题探讨如下: 

 


 

一、从一例医疗纠纷看实验室和临床加强沟通的重要性 

  一天医院通知检验科领导到医务科一趟,说有病人把检验科告了,要求赔偿。情况是这样的,某矿务局一领导到我院体检,根据血常规化 验结果全血细胞减少被怀疑再障,据此到血液科做了骨穿检查,结果报告一切正常!这是怎么回事呢?病人不相信就到门诊重新做了 一次血常规化验,结果正常!这下病人不干了。前后往返几趟,耽误事儿不说,这精神上的压力如何让人能够接受?那么问题出在哪 里呢?我们和领导去了以后一看化验单上的直方图就明白了。原来是血凝了,而我们实验室也未把关,体检科和血液科也没有详细询 问病情和做必要的体检就让病人去做了骨穿,最终导致了纠纷的发生。责任很明确我们只好赔礼道歉,赔偿诊疗费用和路费,取得了 病人的谅解。 

启示 

1、假如实验室把关严格一点,及时发现标本凝固,复检措施严格一些,这种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 的。其实从中反应了我们的工作态度至少是不负责任的。医疗工作中的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错误的发生。 

2、临床检验多由医生申请而进行,但检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有些是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不了解和熟悉的,需要我们检验人员去宣传和解释。我们曾做过一个 调查,对目前早已普及的血液细胞分析仪报告单上除 WBC 、 RBC 、 Hb 、 BPC 四相基本数据外的其他指标和警示信号,临床医师能够正确全面了解的不足 20 %。不 了解这些项目就谈不上正确选择和利用,思维和认识仍停留在原来对血常规的水平上,使这些项目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也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负担。全面的 质量控制不能单靠检验科,因为有些因素是我们所不能掌握和控制的,如临床用药情况,病人的生理病理状态等。只有让全体医护人员都重视才能完成。我们的 体会是有条件的可以安排医护人员到检验科轮转,熟悉检验流程,使实验室和临床能够正常的沟通。 

二、临床常见标本不合格原因及对策 

  据统计血液细胞分析仪标本不合格在临床约占 4.54 %。标本不合格导致的直接危害是:标本不合格-报 告错误-误导医生诊断-延误最佳治疗时间-病人投诉-医疗纠纷。常见原因如下: 

1、抽血方法错误,抽血不顺利,技术不过关 

对策: 

a、尽可能静脉采血,必要时可用末梢血,如婴幼儿、大面积烧伤病人及某些需经常采血的病例 如白血病、肿瘤放化疗病人等,并注明血液类型,以便对比观察。 

b、禁止便输液便采血,特别是避免 从输液的同侧。 

2、抗凝剂错误,混匀不充分或比例不当

  这种情况比较常见。目前多用 EDTA-2K ,正确浓度为 1.5mg/ml 血。通常将其配成 15g/L ,每管加 0.1ml ,相当于 1.5mg ,可抗凝 1ml 血。 100 ℃干烤不影响抗凝能力。

------分隔线----------------------------
赞助商链接
推荐内容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