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医学中的危急值问题
时间:2010-07-06 16:29来源:收集整理 点击:次
国外的临床实验室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制定了具有“危急值(Critical value)”意义的试验项目,如果患者标本中这些试验的结果极不正常,则表明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急状态,此时如果能给予及时的、有效的治疗,则患者的生命有可能得到挽救,且能节约医疗费用。所以负责治疗患者的医生能立刻得到有关试验危急值的通知,并开始采取抢救生命的治疗措施,将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试验结果是一个参考范围以外的数值,也被称之为“Panic value”。实际上临床实验室的工作目标就是向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检验信息和数据,而危急值的管理在临床上尤其在急诊、ICU患者治疗抢救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那就更加不言而喻了。
一、危机值文件的建立
建立和完善了危急值程序文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检验人员处理、核实和报告危急值的程序
2.在操作手册中应包括有危急值的试验
3.训练所有和危急值试验有关的工作人员
4.规定每年至少有一次对危急值的检查、回顾程序
5.建立有危急值范围的试验项目表和临床表现
6.如何保存对所有危急值处理的记录
二、危急值中的应用
1995年时由于国内尚无危急值的明确界限,我们在参考了国外的一些资料,根据中国的国情和本实验室的情况,制定了危急值管理制度,对电话通知的礼仪等注意事项通过一个对白的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并进行了整体培训。检验人员通过手工对照表格判断的方式执行电话报告,并将联系内容记录在危急值电话报告专用登记本上。
1998年临床实验室建立了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并对危急值的部分数值型可控制项目进行了计算机自动判断,在审核报告时如果该结果超过设定的标准,计算机自动强制提示通知临床,检验人员随即在计算机上记录临床联系人的工号,计算机自动记录所有的联系情况(包括检验人员、报告时间,临床联系人、危急结果等情况),极大程度上避免了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相关信息疏忽情况的发生。
1999年改进时发现由于危急值偏高偏低比一般超参考范围更有意义(红色表示偏高,蓝色表示偏低),所以对超危急值的项目结果进行了绿色标记的设计,能更醒目地提示检验人员处理审核报告。
2000年的回顾中发现如果医生同时申请电解质和肝功能测定,那这张完整的报告可能要到下午14:00才可完成审核,这样一来对超危急值的及时报告成了一纸空文,对临床治疗是极为不利。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LIS系统又一次整体升级时对该过程也进行了升级,即将生化仪进行了设置,将先测试完的电解质项目结果先行传输到计算机,然后计算机自动搜寻是否有超限的结果,如果存在危急值报告,整个小组的计算机的界面上就会出现警报,提示检验人员对其审核,审核时自动提示联系临床。
2005年回顾时分析如果临床实验室做到了非常及时地测试,非常及时地报告临床,而临床没有记录或是由于某种原因忘记了对患者进行了处置,这样的话临床实验室方面再努力也是徒劳的。针对这种情况,我科质量管理人员每月打印危急值清单交医院质量管理办公室,再由他们抽查临床病历中是否记载有相应的处置结果。这样就完成了对整个流程的监控,并定期对该过程进行监测。增加定性项目的处理,增加不同年龄段(新生儿、儿童)结果的判断和不同病种(如血透患者)的判断,增加了ICU、急诊患者、手术中和急诊医嘱的判断。
2006年,我们开始处理患者危急值结果变化趋势分析,即从患者达到危急值经过治疗后恢复到参考范围内也是需要快速将信息反馈给临床,以便临床快速更改治疗方案。另外针对当前发达的通讯工具,开始尝试通过短信和临床工作站在线确认的方式实施流程改进。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