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规定 科室管理 质量控制服务沟通
返回首页

隐患报告加固“协和”安全堤防

时间:2010-10-13 13:08来源:未知 点击:

  怎样做到对各种不良医疗事件和安全隐患的有效防范,确保病人安全,确保医生“做对容易做错难”?2009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出台《不良事件和病人安全隐患报告管理规定》,对可能因诊疗行为造成病人明显损伤后果的不良事件在规定时限内实行强制报告制度,对可能转化为不良事件的安全隐患实行自愿报告制度。所收集到的隐患信息只作系统流程改进用,不仅不作为对医疗过失差错当事人处罚的依据,还对积极上报医疗隐患的科室和个人在绩效考核中给予奖励。制度运行一年半以来,该院医务处病人安全办公室通过书面、网上、电话、传真等方式收到来自全院报告的不良事件达600多件,组织专家论证会50余次,作出系统改进50起,使医疗安全堤防更加牢固。

  每一位医师都要充当急救员

  2009年4月~7月,北京协和医院医务处病人安全办公室连续接到7起在放射检查或麻醉诱导过程中发生的严重过敏事件的报告。病人抢救成功了,但医务处组织专家进行专题讨论后认为,这些严重过敏反应事件绝不是偶发事件。国际上的统计数字表明,近年来全球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病人数量均在明显增多,这就意味着严重过敏反应病人的抢救将由非常态变为常态。而各临床科室的抢救力量强弱不均,会成为病人安全的隐患。

  为此,医院组织专家制定了《严重过敏反应抢救流程》,详细规定了病人发生药物过敏后可能出现的5种症状以及每种症状对应的处置办法。医院为严重过敏多发地的科室配置了抢救药物及设备,心肺复苏能力培训和演练成为每一位跨进医院大门的医师、准医师的必修课。

  麻醉医生从幕后走到台前

  “今天有30名左右的病人需要做麻醉下的无痛内镜检查。”在协和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护士小王翻动着手中的预约条告诉记者。

  随着病人享受舒适服务意识的唤醒,越来越多的病人申请做麻醉条件下的无痛内镜。这不仅使消化内镜中心每天超负荷运转,麻醉医师的力量亦显得捉襟见肘,无法做到对门诊麻醉内镜病人的术前访视、麻醉评估及风险告知。“我们几乎没有时间看病人资料,见一个麻一个。一旦发生麻醉意外,后果不堪设想。”提起当时的情形,麻醉科主任黄宇光教授说,“每天就像在打遭遇战,不知道前面有多少敌人,也不知道敌人带什么样的武器。”麻醉科和消化内科决心把这件事当做安全隐患上报医务处。

  医务处病人安全办公室召集消化内科、麻醉科、手术室、门诊部、国际医疗部等相关科室开会讨论,制定了门诊麻醉内镜病人检查流程,决定建立麻醉门诊,由麻醉医师完成对病人的术前访视、风险告知及麻醉同意书的签署,对高龄及有明确心血管病史、哮喘、肺气肿、肺心病或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进一步完善术前检查和器官耐受性评估。

  先贴标签堵住输血安全漏洞

  早上,基本外科护士小刘拿上医生开出的配血申请单,打印出病人的条形码,先贴在试管上,来到病房。“你叫张小柱?”小刘开始对病人核实身份信息,核对无误后,才开始采血。

  “以前,我们是先采血,再贴病人信息标签,采血份数一多,就容易搞错。”小刘告诉记者。

  2009年年底,输血科在对申请输血的住院病人进行血型核对时连续发现了几份“张冠李戴”的血标本,遂将这一情况上报医务处病人安全办公室。医务处立即到输血科、检验科及多个病房现场查看、了解相关情况,并组织多部门、科室人员进行讨论、分析。虽然各种差错和疏忽都在最后的环节给堵上了,但是回顾这些个案,使当事人和当事科室觉得“后背发凉”。

------分隔线----------------------------
赞助商链接
推荐内容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