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指导临床开展微生物标本检验项目的正确选择、采样与运送方法 微生物检验项目的选择、标本 采集和 运送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标本的检验质量。国内在这方面存在问题不少,包括临床没有严格按照有关采样和运送操作程序进行、或者操 作程序没有详细介绍、甚至操作程序过时或错误。举例: 四、 及时更新和评估检验方法、操作规程,提高检验质量 微生物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充满生机、不断发展的学科。近几十年来,感染的病原谱和耐药性发生许多变化,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也在 不断创新和完善之中,因此定期更新和评估检验方法十分重要。建立新技术主要是为临床解决实际困难而不应简单地希望能增加多少收入 。当然,政府对新检验项目的价格审核应积极配合。另外,要清晰认识到,自动化微生物鉴定 / 药敏测试 仪只是 提高微生物检验质量的一部分,临床对微生物室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如果没有良好的操作规程和其他基础设施的配合,永远不可能成为一 流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 当前临床微生物室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值得关注的一些项目有: 1. 推行呼吸道细菌学标本的细胞学筛选和半定量培养方法 由于教学体制问题,国内的许多临床医师对微生物检验报告单的正确判读存在困难。近年来,不少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医院感染的病原 谱和 药敏谱发生 很大变化。以往罕见的微生物频频出现在检验报告单上,药敏试验的方法、受试品种、结果解释也又不少改变。临床 医师对利用临床微生物检验资料发生了空前的困惑。国外不少医院均有感染病专家的会诊、咨询。而我国很多医院缺少这一角色,许多感 染科医师实为传染科甚至肝炎病 房的 医师转过来的。他们对非传染病的感染性疾病缺乏足够认识,对抗生素和药敏情况了解不深。面对这一现状,微生物室应主动承担临床微 生物专家的角色,积极与临床沟通,帮助解决临床医师在判读微生物检验和药敏结果报告单时的困难。指出 正常菌群、污染菌和感染菌的鉴别与判断;检验报告为少见菌或罕见菌的意义;细菌培养阴性时的可能原因;药敏试验结果判读标准和局 限性等。 六、 定期发布 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 我国《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明确指出检验科 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履行以下职责: 负责医院感染常规微生物学的监测;开展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特殊病原体的耐药性监测,定期总结、分析 ,向有关部门反馈,向全院公布; 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承担相关检测工作。的确,目前我国对许多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选择是经验性的。但如果能结合以往流行病学 监测的基础上,如统计ICU中一些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状况,例如败血症的常见病原菌和药敏谱,对临床经验性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提高重症感染的救治成功率肯定会大有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