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检验学 临床血液学生化检验学 免疫检验学 微生物检验 输血与临床
返回首页

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致冠心病的危险性(2)

时间:2010-03-24 11:19来源:收集整理 点击:
〔10〕发现46例男性冠心病患者的LDL颗粒较47例非冠心病对照组的更小,两组中LDL颗粒分子量大小均与血甘油三酯水平相关。Austin等〔6〕在109例男性患者和121例对照组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梗)病例对照研究中发现,以小而密LDL b型为主者心梗危险性增加3倍。Coresh等〔11〕对98例男性和100例女性早发冠心病患者调查表明,冠心病患者LDL颗粒有直径小、分子量低、载脂蛋白B和甘油三酯比例高、胆固醇及其酯含量低等特点。Griffin等〔12〕报道,LDL-I、LDL-II浓度在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相似,但冠心病患者LDL-III浓度2倍于对照组,LDL-III水平大于1.13 mmol/L发生冠心病相对危险性增加7倍。所有研究再次肯定了甘油三酯对小而密LDL生成的作用,校正甘油三酯变化后,LDL异质性与冠心病无相关性。这些初步发现得到近期3项前瞻性试验结果的支持,在斯坦福5城市项目中,13年跟踪调查发现,发生冠心病者的LDL颗粒直径〔(26.2±1.0) nm〕显著小于对照者〔(26.7±0.9) nm,P<0.001〕〔13〕;内科医生健康研究中,LDL大小与心梗危险度相关,LDL直径与甘油三酯水平呈高度负相关(γ=-0.71),但校正甘油三酯水平后,LDL大小与心肌梗死的危险性不再有相关关系〔14〕;魁北克心血管研究中,2103例被调查者5年随访期内,有114例发生缺血性心脏病,以LDL峰颗粒直径三分法分析表明,≤25.6 nm者较>26.1 nm者其缺血性心脏病危险性大3.6倍,小而密LDL与缺血性心脏病密切相关,并认为LDL颗粒的数目在缺血性心脏病发生、发展中也有重要作用〔15〕。小而密LDL这种较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初步认为是由于:(1)颗粒小且与动脉内膜蛋白聚糖亲和力强,易进入内膜;(2)不易被受体识别,与LDL受体亲合力低,在循环中清除缓慢,滞留时间长;(3)易被氧化修饰,故具有更高的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性〔3,6,10-15〕。有研究发现,小而密LDL中,载脂蛋白B结构变化与其致病性有关〔16〕

  甘油三酯偏高和小而密LDL增多者常同时有一系列脂质及其他代谢障碍。甘油三酯偏高伴随小而密LDL增多,同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是冠心病患者最常见的脂质紊乱,这一脂质三联征被称为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谱(atherogenic lipoprotein profile/phenotype,ALP)〔8〕,其致冠心病危险性已在美国心脏病学学会第27界Bethesda大会上得到认可。Grundy〔3〕认为ALP致动脉粥样硬化尚需总胆固醇或LDL-C升高至少到临界水平,把此四联征称为致动脉粥样硬化异常脂血症(atherogenic dyslipidemia)。此外,由于这些血脂异常通常与高血压、肥胖、胰岛素抵抗、糖尿病相联系,也称为代谢综合征。

  四、LDL异质性、甘油三酯与降脂临床研究新任务

  甘油三酯可通过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的直接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影响小而密LDL的产生、降低HDL-C水平、改变凝血纤溶系统活性等多种途径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不同患者同一甘油三酯水平的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性有明显区别,必须全面分析其内在异常,才能明确危险性大小,甘油三酯水平对LDL异质性的影响,就是必须检查的指标之一。

  迅速发展的临床研究对美国全国胆固醇教育方案(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NCEP)的质疑,大部分与甘油三酯有关。NCEP的重要缺陷之一,是仅考虑LDL-C的数量,而未注意颗粒质的变化。现已知除了LDL-C的数量外,颗粒的大小、数目、电荷等物理特性及脂质载脂蛋白的组成、含量和构型,唾液酸含量、糖化氧化程度等化学性质,均对其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具有决定性影响。而LDL的异质性受血甘油三酯水平影响,综合考虑甘油三酯对LDL异质性影响,可望有助于解决目前LDL-C治疗目标值水平的争论

------分隔线----------------------------
赞助商链接
推荐内容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