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规定 科室管理 质量控制服务沟通
返回首页

临床科室与检验科的矛盾分析与对策处理(2)

时间:2010-10-26 11:15来源:幸福检验 整理 点击:

 

1.1.3 标本运送不及时、保存不规范: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室温保存不得超过2 h(夏季保存时间应适当缩短)。搁置时间长,一是标本干燥,无法检测;二是杂菌生长,影响检测;三是细菌死亡,影响检测结果(比如痰液标本中的肺炎球菌、水流感嗜血杆菌等)。临床对干燥敏感或只能采集到的少量标本,应用棉拭子采集标本后立即放入液体培养基内送检;对不能立即送检的标本,应4℃ 冷藏保存(但尿液查淋病奈瑟菌的标本和脑脊液标本除外)等规定,往往在临床繁忙的工作中被忽略。

 

1.2 检验科方面

1.2.1 技术操作不规范:由于临床检验鉴定经济效益微薄,特别是标本量少的医院,对检验科室的建设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以至于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不规范(比如标本接种不及时,细菌培养所需的温度、湿度、气体含量未达标等),直接影响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

1.2.2 重药敏轻鉴定:一直以来,大部分临床医生做细菌培养只为了找到针对感染病原菌敏感的抗菌药物,对病原菌的种类没有明确要求。而检验科由于细菌鉴定复杂、耗时,个别人员经验不足,导致了药敏结果出来就发检验报告,对病原菌未做进一步的鉴定。当临床医生得到的药敏结果没有习惯使用的药物,特别是当临床使用对细菌敏感的药物,而效果不理想时,对检验科产生了质疑和不满。

 

1.2.3 缺乏与临床的沟通:通常细菌鉴定一般需2—3 d,血培养则需要7 d以上,可临床治疗不能等到药敏结果出来才实施。而检验科通常把自己定位于辅助科室,缺乏与临床及时有效的沟通,在细菌鉴定结果出来之前,没有及时将涂片镜检结果、细菌生长情况回报给临床,缺乏预报告的意识,以至临床不了解病原菌的来源,盲目使用新药、贵药或凭经验用药,给检验科工作增加了难度。

 

2 解决矛盾的对策

2.1 临床方面

2.1.1 开展微生物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随着细菌名称的更新、新菌种的出现,它们的病原学意义及判断标准医生和护士难以及时掌握。检验科应及时将细菌的新知识、新技术告知临床各科,以增强其理论水平0同时还应配合临床制定出正确的标本采集、运送、保存方法,以确保标本分析前的质量,适应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需要。

 

2.1.2 确立病原微生物检测的重要地位:做细菌培养不仅可尽早查明感染病原,还能依据病原菌的不同种类及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重症感染的救治成功率。无论是门诊还是住院患者,临床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必须先留取相应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然后按照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对于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应根据病情,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予经验性治疗,待药敏结果出来后调整给药方案,以提高抗菌药物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

------分隔线----------------------------
赞助商链接
推荐内容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