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规定 科室管理 质量控制服务沟通
返回首页

静脉全血送检在急诊血细胞检测中的必要性

时间:2010-04-09 19:27来源:收集整理 点击:

    在急诊抢救工作中,时间就是生命,可靠的检测结果就是临床诊疗的准绳。而实际工作中,不合理的标本采集、送检往往是导致急诊结果质量误差和报告时间延长重要的一环。本文就急诊中采用两种不同方法取血送检导致血细胞检测结果误差和报告时间延长的主要因素及其解决问题的措施进行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本院2005年6月~2005年12月急诊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00例(腹痛待查29例,发热27例,烧伤16例,肺炎28例),其中男65例,女35例,年龄7~75岁。

    1.2  标本的采集  采用武汉致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抗凝剂为EDTA-K2)定量真空采血管抽取患者静脉血各1ml。同时检验员接通知后下科室(用自制1.5%EDTA-K2干燥管)采手指血标本。

    1.3  仪器及实验方法  采用CELL-DYN17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试剂为原装配套试剂,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测试。以质控物(购于四川省通广制剂公司,批号030817)全血样本进行测定,其结果均在质控物定值范围内,再对上述标本进行检测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1]。

 

    2  结果

    2.1  血细胞检测结果  选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取血送检标本,其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检测结果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01),结果见表1。 表1  91份取静脉全血和取手指血血细胞检测结果

    2.2  标本合格率  100例患者采用真空定量采血管取静脉血送检的标本,有4份出现凝块,合格率为96%。而检验员接通知后下科室采手指血标本,有9份标本有凝块,合格率为91%。

    2.3  采血至报告发出的时间  采用真空定量采血管取静脉血送检的标本,报告发出的时间平均为15±5min。而检验员接通知后下科室采手指血标本,报告发出的时间平均为20±5min。

 

    3  讨论

  在急诊抢救工作中,为了挽救生命,医务工作者争分夺秒。而一个及时、可靠的检测结果往往直接影响着临床诊疗。大多数临床医生认为,急诊血细胞检测由检验员下科室采手指血结果来的及时、可靠。从笔者对91份采用两种不同方法取血送检,其检测结果、标本合格率和报告发出所用时间的比较分析看,为了保证急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及时性,建议在急诊血细胞检测时皆应使用静脉抗凝血。

    3.1  血细胞检测结果  有研究表明[2]:手指血和静脉血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指头血血样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差:WBC计数明显高(+8%)而PLT计数明显低(-9%)。白细胞的增高可能与刺破小动脉导致的血液流变学因素有关,血小板的降低可能与吸附于皮肤穿刺处形成微血块有关。从笔者对检测结果分析来看,与此观点基本相符。而RBC、Hb结果减少,疑为采手指出血量少,用力挤压造成细胞破裂及组织液混入稀释。另外,真空采血管全封闭式取血,避免了外界污染和克服了末梢取血的种种不可靠因素,其结果的准确度大大提高。

    3.2  标本合格率  从笔者对100份血样的合格率分析看,用真空采血管取静脉血标本,合格率为96%,其原因是真空采血管内壁经过特殊表面处理,最大限度保证了血样的原始性,特别是防止了RBC、WBC、PLT的粘附、变形和破裂。其次是采血管内预先加入了水剂抗凝剂,有利于血样与抗凝剂的混匀,因此大大提高了血标本的合格率。而检验员下科室采手指血标本,合格率为91%,其原因是采手指血出血量少及采用自制的干燥抗凝管不利于标本的混匀,因此降低了血标本的合格率。有资料表明[3]:为了能准确使用全自动分析仪,除了婴、幼儿或需多次进行血常规检查的病人外,皆应使用静脉抗凝血。为了提高检测标本合格率,避免重复采血和复查给临床抢救工作造成的延误。建议标本采集时,以科学的态度合理选用采血方法,缩短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为临床抢救、诊疗工作争取更多时间。

------分隔线----------------------------
赞助商链接
推荐内容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