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规定 科室管理 质量控制服务沟通
返回首页

加强医技合作,完善医学检验质量全程控制(2)

时间:2012-01-11 21:51来源:收集整理 点击:
  
  1.3.5 药物:药物对血尿等成分的影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临床上一些药物可使体内某些物质发生变化,例如:ACqH、胆盐、氯丙嗪可使胆固醇浓度升高;注射杜冷丁后血清淀粉酶升高;药物也可干扰测定中化学反应,后者又随方法不同而异,即使同一种药物由于所用试剂方法不同,也可引起正负两种相反的变化。这些影响在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因此,为了得到正确结果,临床医生必须考虑药物会影响检验质量,所以医护人员必须向患者细心说明收集标本的方法和交待注意事项,使患者认真配合,以便减少实验室外部因素导致的检验误差,保证检验质量。
  
  1.3.6 其他因素:采血的姿势和部位、烟酒、高热、溶血等均可使许多检验项目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1.4 标本的采集、运送、储存及预处理
  
  1.4.1 标本的采集:(1)采集时间:应根据待测物质的不同而异。很多待测物质受食物消化吸收的影响,最好在空腹状态下采血,禁食期间可少量饮水,大量饮水会造成血液稀释。
  
  反映心肌梗死的一些酶类,心肌梗死后在血清中的出现,达到峰值和消失时间有所不同,应掌握其时相的变化。如CK、ASF峰值在梗死后16—24h,LDH在30—60h才达到高峰。急性胰腺炎病人一般在发病后2—12hAMS开始上升,12—72h达高峰,4d恢复正常;还有疟原虫必须在发烧时等等。所以采血应该抓住时机变化,提前错后均得不到有意义的结果。
  
  (2)部位和方法:重症病人输液时,通常胳膊上有静脉输液装置,应首先考虑到对侧采血,可减少血液受输液稀释的影响。
  
  (3)采血量:准确的检验结果与采集标本的量也有密切关系,尤其是抗凝剂。若比例不当,使标本凝固(特别是细小凝固),则无法检验。另外凝血系统的标本不要和其他化验一起采血.如果需要一起采血,一定要先打入血凝管,否则由于标本的分装、分配等使血液停留在针管时间过长,会破坏分析中的凝血因子。
  
  1.4.2 标本的送检:尽量减少运输和储存时间,运输过程中避免晃动,以免造成溶血。
  
  1.4.3 血样预处理:未加抗凝剂的血液在30~60rnjn析出血清,急诊时可用含凝血酶的真空管,采血后5rain可析出血清,血凝完全的离心后制成的血清或血浆不可再次离心。
  
  检验过程中需要的试管、吸头、吸管等器具,应尽量采用一次性器具,如需反复使用,必须严格彻底的清洗,减少对标本的污染。
  
  1.5 分析前的准备仪器的安装要远离磁场和热源,环境清洁,注意防尘,并对性能进行鉴定,试剂一定要合格。检验人员一定在上机前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和接受良好的培训,要对仪器的原理、操作规程、使用注意事项、异常报警的含义、引起误差的因素及维护有充分的了解,掌握仪器每个测试参数。
  
  2 分析后的质量保证
  
  2.1 室内质量控制的审核查看当天的室内随机质控结果是否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目的是检测本实验室工作的精密度、日间、批间检测的一致性,决定当日的实验室结果是否准确,能否决定发出报告。
  
  2.2 报告单的当日审查 对当日检验数值异常的结果,应重新分析,必要时重复测定。查看化验单结果是否与临床诊断相符合,严重不符要慎重处理,并与临床医生联系,询问情况。对长期住院的病人,常常做许多项检查,要观察其结果的动态变化,动态化验还有一个作用,即为实验室提供分析后检验质量的依据。若结果多次差别很大,就可以复查并与医生联系,了解病人的病情是否发生变化,这样也对自己的结果有一个正确的判断,避免出现差错。
------分隔线----------------------------
赞助商链接
推荐内容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