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检验学临床血液学 生化检验学 免疫检验学 微生物检验 输血与临床
返回首页

白血病细胞形态学分型(2)

时间:2010-09-18 18:17来源:幸福检验 xf366.com 点击:

 
前B淋巴细胞白血病
 
毛细胞白血病
 
浆细胞白血病
 
急性前体T母细胞白血病
 
外周T细胞白血病
 
前T淋巴细胞白血病(小细胞、脑回状细胞亚型)
 
T细胞大颗粒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
 
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急性、淋巴瘤性、慢性、冒烟性、霍奇金样亚型)
 
 



急性白血病
(一)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ANLL)是急性白血病中发病最多的一大类。发病可见于各年龄组,50岁发下成年人多见,男性略多于女性。ANLL大多起病较急,少数患者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发展而来,该类病例预后较差。按FAB分型法将ANLL分为M1~M7七种亚型。临床表现以发热、出血、贫血以及脏器浸润引起的症状为主,淋巴结、肝、脾浸润较急淋少见。


 

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型)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是成年人较常发生一种ANLL,伴有绿色瘤是其临床特征之一,常出现贫血、严重感染和出血症状。
(1)血象:白细胞计数往往增高,亦可正常或减少,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计数可有不同程度减少。分类中可见原粒细胞,部分患者出现原粒细胞以及残留的成熟中性粒细胞,而未见中间型幼粒细胞,称为“白血病裂孔”现象。
(2)骨髓象:M1型骨髓涂片中原粒细胞显著增生,≥90%(非红系细胞,NEC),早幼粒细胞及以下各阶段粒细胞则少见,<10%。原粒细胞分化差,形态较均一,核浆比高,胞核大,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呈细沙状,核仁2~5个,小而明显,胞质量少,淡蓝色,部分细胞中可见Auer小体。


 

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型)  是较M1型稍分化的一种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类型。
(1)血象:白细胞计数高低不一,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往往减少,白细胞增高者分类中易见原粒细胞及幼粒细胞。
(2)骨髓象:按我国的修订标准将M2型又分为M2a和M2b2种亚型。M2型骨髓中原粒细胞>30%、<90%(NEC),细胞大小不一,Auer小体较M1型易见。早幼粒细胞及以下阶段细胞>10%,单核细胞<20%。部分病例可伴嗜碱粒细胞增多;M2b型骨髓中原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增多,胞体大小不一,胞核有凹陷,染色质细致,可见大而明显的核仁,1~2个,胞质中度至重度嗜碱,在核凹陷处淡染。形态异常的中性中幼粒细胞明显增生(>30%),是本型形态学特征,该类细胞有明显核质发育不平衡,核形不规则染色质细致、疏松,核仁明显,胞质量丰富,呈现弥漫橘黄色或嗜碱,可见少量细小中性颗粒。M2b细胞易见Auer小体,其数量仅次于M3型,但未见柴捆状细胞,嗜酸粒细胞明显增多


 

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   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白血病,以青状年发病为主,发病率占ANLL的10%~15%以上。严重而广泛出血为其临床特征,患者往往因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颅内出血而致死。对化疗反应差,全反式维A酸(ATRA)及三氧化三砷对本病有特效。
(1)血象:大部分病例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血片中可见少量早幼粒细胞,易被遗漏或误为单核细胞。
(2)骨髓象:骨髓中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占30%~90%(NEC)。该类细胞胞体不规则,胞核呈类圆形或肾形,可有折叠、凹陷、分叶,染色质粗细不等,核仁常因密集的嗜苯胺蓝颗粒遮盖而不清晰。胞质中含有大量紫红色颗粒,并可见蓝色无颗粒呈伪足状突出,形成“内外质”。Auer小体易见,有时十多条Auer小体呈束状交叉排列,犹如特有的柴捆状,称为“柴捆状细胞”(faggot cell)。根据胞质中颗粒粗细不同,又可将此型分为2种亚型。粗颗粒型(M3a):胞质中颗粒粗大深染、密集融合常遮于核,核形不清,核仁明显或隐慝(彩图2-2);细颗粒型(M3b):胞质中含有多量细小嗜苯胺蓝颗粒,可为灰灰尘样,甚至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见到。染色质细致,核形不规则或肾形。形态上易误诊为单核细胞白血病,需结合细胞化学染色及染色体检查加以鉴别。

------分隔线----------------------------
赞助商链接
推荐内容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