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妊娠 当女性处于妊娠阶段时,由于血容量增加导致血液稀释,使微量元素水平明显降低;妊娠期代谢需求增加使脂肪动员增加,使血清TG、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AⅡ(ApoAⅡ)和总胆固醇(TC)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大大增加;妊娠时胎盘生成ALP、甲胎蛋白(AFP)、急性时相反应期蛋白(APRP)等,使它们相应的检查结果升高[4];在妊娠后期,胎盘产生的雌激素和绒毛膜促性腺生长激素使血糖的水平升高。妊娠是特殊的生理过程,临床医疗人员查看孕妇的检测结果时应充分考虑妊娠的影响。 1.8 季节变化 在北半球由于夏季比冬季暴露于日光中的时间较长,因而维生素D的水平会升高,TC则与之相反[13]。因此当病人在不同的季节检查这些类项目时,应考虑季节变化带来的影响。 1.9 海拔高度 一些血浆中的分析物如C反应蛋白(CRP)、转铁蛋白(TRF)等因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少,而血红蛋白则反应性增高。因此当病人在两个差别很大的海拔高度做这些项目的检查时,对于结果的分析应考虑高度的影响。 1.10 生理性波动 皮质醇的释放呈周期性变化,通常在早晨6点达高峰,午夜时降至最低[12]。此外尚有报道胆红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血清铁亦是清晨最高,而血钙中午最低[6]。 2.饮食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饮食一方面影响血液中多种物质成分,许多化学成分如GLU、TG、ALP、磷等容易受到饮食成分特别是近期食谱的影响[2];抽血前1天进食高蛋白食品会导致BUN、UA等结果偏高,但对Cr影响不大[14];高比例不饱和脂肪酸食物可减低胆固醇含量;含咖啡因饮料可使血浆游离脂肪酸增加,继而使肾上腺素和脑组织释放儿茶酚胺增多。另一方面进食后血中脂质特别是TG的增加,可导致血清或血浆呈乳白色样浑浊,这可给比色、比浊或滴定等带来一定干扰,然而目前许多生化检验项目都是用比色等分析方法进行的,这就干扰了检验的准确性。因此临床生化血样原则上必须坚持空腹采血。但是如果让患者空腹时间过长超过16小时后,因为过度饥饿反而会使血清ALB、TRF、GLU、补体C3含量下降,而血清胆红素因清除率减少而上升[15]。 3.药物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药物对检测的影响非常复杂,国内外都进行了许多研究,并有许多专著论述[16]。药物引起生化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可分为物理干扰和化学干扰,物理干扰是由于药物进入体内后使血清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等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某些项目的检测,而化学干扰是由于药物本身的化学性质如药物的强还原性等对体内某些物质测定的影响。此外,许多药物的副作用使肝、肾功能发生改变而引起检验结果异常。近年来,利用过氧化物酶催化过氧化氢(H2O2),以Trinder生成反应检测体内代谢物质浓度,如GLU、TC、TG、HDL-C等,但是由于某些药物如维生素C等有较强的还原性,易与反应中H2O2起作用,降低红色醌亚胺的生成致使这些项目的测定结果偏低;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妇女,由于肝酶的诱导合成增加,可使TG及转氨酶升高。值得注意的是长期静脉点滴的病人留取标本时可使标本稀释,造成某些项目结果偏低,又因静点时高浓度的药物进入标本中,使许多检验结果发生巨大变化。因此护理人员应避免在静点时和用药4h以内采取检验标本,必要时停药后再查,以防药物的干扰作用。 4.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4.1 采集时间 同一患者在不同时间所采集标本的检验结果会有明显的差异,为了尽可能取得检验条件的一致性,生化检验原则上都是于清晨早餐前或进食12h后采集[17]。这是因为进食后血液中的某些化学成分有较大幅度的波动,而饮水还可使血液稀释,所以此期间血液成分的波动不应忽视,此外在临床上血液生化指标参考值的调查与界定,通常以空腹血样的检测值为统计样本。但是在某些急诊情况下,为了争取抢救时间,接诊后需立即进行治疗,且同时需要进一步生化检查以判断病情的发展和预后,此时应该注意输液及药物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尽量在输液及药物治疗之前采取标本并立即送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