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检验学 临床血液学生化检验学 免疫检验学 微生物检验 输血与临床
返回首页

脂蛋白(a)的测定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时间:2010-03-23 20:50来源:收集整理 点击:

  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是一种独立的运载胆固醇的脂蛋白颗粒,于1963年由挪威Berg发现并命名。大量资料表明:血浆高浓度LP(a)与心脑血管疾病有显著的关系[1~4]

  1 LP(a)颗粒结构及特性

  lP(a)主要由蛋白质、类脂和糖类组成。其结构与LDL相似,都有疏水性甘油三脂(TG)和胆固醇酯(ES-Ch)的核心,表面由胆固醇及磷脂包裹,上嵌有亲水性载脂蛋白。不同于LDL,一般认为LP(a)含有一个或两个载脂蛋白(a)[apo(a)]和一个载脂蛋白B-100[apoB-100],它们之间以二硫键结合[5],而LDL只有单一的apo b-100。LP(a)中糖类含量较LDL高数倍,是所有脂蛋白中糖含量最高的一种。LP(a)的密度为1.050~1.100,与一部分LDL及HDL密度重叠;少量富含TG的LP(a)密度<1.006。apo(a)分子由高度糖化的单条肽链组成,含糖25~40%,分子大小极不一致;含糖的apo(a)分子量在300kD~800kD之间。apo(a)这一多态性分子的基础是基因中Kringle4编码区结构重复数量差异所致。

  现在证据表明apo(a)分子在LP(a)致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中起重要作用。apo(a)分子与纤溶酶原(plasminogen,plg)基因都位于第6号染色体长臂2区7带(6q27)的邻近区[1]。apo(a)含有37个或更多的环状样(kringle)结构,与plg中第四个环状样(kringle4)结构氨基酸序列有75%~85%的相同[6]。这就决定了apo(a)与plg有高度同源性及交叉免疫反应性。

  2 LP(a)的致病机制

  lP(a)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支持,但其内在作用机制还不明了,目前主要认为LP(a)与胆固醇代谢及纤维蛋白水解系统有关[1,7,8]

  2.1 lP(a)与胆固醇代谢 1974年Walton等用免疫荧光技术发现LP(a)抗原在AS损伤部位的沉积与LDL沉积部位相仿,这一事实强烈提示了LP(a)的致AS作用。加之LP(a)含有与LDL结构中相同的apoB-100,故早期研究注重LP(a)所致脂质异常沉着的机制,但通过细胞培养实验并未得出确切的结果。在成纤维细胞,LP(a)被显示通过LDL受体途径进入细胞。在巨噬细胞培养中,当加入纯化的LP(a)时,并不引起脂肪在细胞内聚集,而加入LP(a)的硫酸葡聚糖聚合物,则可导致ES-Ch在小鼠的巨噬细胞内沉积,形成脂肪小滴。因此认为LP(a)先聚集在动脉内膜上,通过受体或非受体途径进入内皮细胞,抵达内皮下,与介质成分(与胶原、糖蛋白等)形成复合物,由巨噬细胞或平滑肌细胞吞噬,并发生胆固醇脂化,形成泡沫细胞,导致AS的形成[2]。但LP(a)受体亲和力低,且所携带胆固醇有限[20mg/dl lP(a)使血清总胆固醇升高5.6mg/dl],LP(a)成为危险因素时时浓度(20mg/dl)只有LDL成为危险因素时浓度(300~400mg/dl)的15~20分之一。这些都无法用和LDL相似的致AS机制来解释。近年来,研究重点转向LP(a)蛋白部分,尤其是apo(a)的致AS作用。

  2.2 LP(a)与纤维蛋白水解作用与血管内皮细胞相关的纤溶系统在溶栓中起重要作用,而这纤溶系统的激活有赖于plg和内皮细胞合成并分泌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在细胞表面的结合。在细胞表面有plg和TPA的结合位点,在此部位这两种物质的接近可使Glu-plg活化为具有12倍纤溶活性的Lys-plg。而且在此部位可保护活性化的plg不受a2-纤溶酶抑制物的作用。而apo(a)和plg具有结构上高度一致性,则LP(a)可与plg竞争细胞表面的这些结合点,且LP(a)不具有潜在纤溶活性,因经可抑制纤深导致血栓形成

------分隔线----------------------------
赞助商链接
推荐内容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