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检验学 临床血液学生化检验学 免疫检验学 微生物检验 输血与临床
返回首页

血脂代谢异常与糖尿病(2)

时间:2010-03-23 20:47来源:收集整理 点击:


三、1型糖尿病血脂异常发病机制

血脂在青少年1型糖尿病的As的早期进展中有重要的作用。未经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常见TG升高。胰岛素能够抑制脂肪酶的活性,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缺乏胰岛素而脂肪酶活性增加,产生了大量游离脂肪酸(FFA)与高血糖共同为肝脏合成VLDL提供充分的原料。胰岛素缺乏导致脂蛋白脂酶(LPL)活性减低,使TG在周围组织清除减低,从而产生高TG血症。此外,未经治疗的型糖尿病患者可有LDL-C升高,HDL-C下降,伴有脂蛋白结构成分的异常。血脂异常将随着血糖的良好控制而得到改善甚至恢复正常。

四、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发病机制

2型糖尿病通常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往往在疾病的亚临床期就已存在血脂异常,TG、VLDL浓度升高HDL-C浓度降低,及小而密LDL(sLDL)的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的脂蛋白表型与家族混合型高脂血症极其相似,其血脂异常不能单独通过血糖控制而得到纠正。

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发病机制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实际上,胰岛素不仅掌管着血糖的高低,它还是我们身体内其他两大类物质: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主要调控因素。胰岛素能够抑制脂肪细胞内激素敏感脂酶,但可激活LPL的活性。胰岛素抵抗肌肉组织对糖的利用障碍,但由于激素敏感脂酶活性增强使脂肪组织释放大量的脂肪酸,这种游离的非脂化的脂肪酸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不能转化为酮体,而是作为一种原料如前所述使VLDL、 TG、胆固醇在肝脏合成增加,同时,胰岛素抵抗能导致LPL活性降低,糖化能导致LDL受体功能减退,这些都使得富含TG脂蛋白清除时间延长,在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暴露时间延长,加速了HDL、 LDL的胆固醇与VLDL和乳糜微粒(CM)间的TG交换,使HDL-TG增加,为肝脏甘油三酯脂酶(HTGL)提供底物,同时此酶的活性在2型糖尿病患者亦增加,所以HDL中的胆固醇成分降低。TG浓度的升高、HDL-C浓度的下降及高血糖导致sLDL浓度升高。由于sLDL易于氧化,且与动脉壁亲和力增加,及其代谢性质的改变使其较大颗粒LDL更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状态与脂蛋白的分布和代谢异常密切相关。血糖升高使脂蛋白、载脂蛋白及一些酶的氨基酸残基糖化,ApoB糖基化引起LDL的化学修饰,修饰后的LDL易于氧化,且与其受体结合减少,而转为经“清道夫”途径代谢,被巨噬细胞吞噬沉积在动脉壁上,促进AS的发生、发展。

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高血糖、高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导致自由基生成增加以及抗氧化防御系统功能减弱,产生氧化应激。氧化应激又可进一步损伤胰岛,增强胰岛素抵抗,升高血糖,并导致脂质的过氧化。氧化应激能从多方面影响脂质的代谢,加速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五、最新研究进展

前几年有人主张在CHD的众多危险因素中,应将高LDL-C放在致病作用的中心位置,但是仅仅测定LDL-C不能完全地估计LDL的致As危险,近年研究发现:sLDL颗粒更易进入动脉壁并在内膜下被氧化修饰,而LDL发生氧化修饰是As病变形成的关键步骤。

Austin提出LDL以大而轻的颗粒为主时称为A型,以小而密的颗粒为主时称为 B型,不少横向与纵向研究均已证明B型LDL与CHD的关系最密切。新近 Grundy氏将Sldl增多、TG增高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三者同时存在称为“血脂(异常)三联症”(lipid triad),使冠心病的主要脂类危险因素,这类人往往有胰岛素抵抗,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等。TG浓度的升高、 HDL-C浓度的下降及高血糖导致 sLDL浓度升高。由于sLDL易于氧化,且与动脉壁亲和力增加,及其代谢性质的改变使其较大颗粒LDL更具有致AS作用。根据实验、临床与流行病学资料, Hokanson等将 sLDL与As之间的关系归纳为:①sLDL与其他致As脂蛋白(如高TG等)有代谢上的联系。②sLDL增多常与胰岛素抵抗综合症和内脏脂肪贮积综合症相关。③sLDL颗粒的氧化易感性增强。④sLDL对LDL受体的亲和力低,故在血脂循环中存留时间延长。⑤sLDL流入动脉内膜增多。⑥sLDL与动脉壁蛋白聚糖的结合力强。
------分隔线----------------------------
赞助商链接
推荐内容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