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合血液检验案例教学,探讨了医学检验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医学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对学生医学沟通能力培养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检验医学; 案例教学; 医学沟通
【Abstract】Based on hematological laboratory case study,we discussed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on of stuedents’medic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in the process of laboratory medicine teaching and put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s’medic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Key words】Laboratory medicine; Case study; Medical communication 医学沟通是医疗活动的基础,沟通技能是医学教育全球最基本要求之一[1],医学沟通能力培养应该从医学生本科教育开始,并贯穿到在职医学终身教育。在新形势下检验医学教育已开始重视医学沟通能力的培养[2-3]。案例教学是一种较有效的提高学生沟通能力与实际工作能力的教学方法,我们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以异常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原与白细胞等血液检验作为案例教学,及时与学生展开医学沟通相关问题的讨论,并提出检验专业学生医学沟通能力培养的几点建议。 1 在血液检验案例教学中,重视学生医学沟通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的案例教学中案例的恰当选择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对于提高学生医学沟通能力培养的理想案例应该能够反映医学沟通的重要性与正确的医学沟通方法。
1.1 异常血小板检验的案例教学 案例资料:某某,女,43岁,肾结石患者,术前多次查血小板为28×10e9/L、136×10e9/L,66×10e9 /L,其它凝血试验(PT、FIB、APTT)正常,过去史无异常,月经正常,无出血史,为了检查清楚血小板变化情况,外科医生请血液科医生会诊,血液科医生初次会诊建议做骨髓细胞学检查,检验科的骨髓细胞学检验报告为骨髓象大致正常,血液科医生再次会诊意见为依据骨髓象大致正常,血小板结果异常为检验误差或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最后外科医生要求检验科人员证实该患者血小板准确的结果是多少?在该案例教学时,可以与学生讨论如下一
1.2 异常纤维蛋白原检验的案例教学 案例资料:某某,女,26岁,葡萄胎患者,该患者无明显出血史,其PT、APTT等结果正常,TT为119.0 S,FIB为Clauss法测不出,PT换算法结果为3.05 g/L。在该案例教学时,可以设计如下两个问题与学生展开讨论:如果医生诊断该患者为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其诊断正确吗?如何解释上述FIB检测结果?讨论的目的是: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FIB测定方法有多种,各有其优缺点,当标本中存在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异质性纤维蛋白原、肝素等抗凝物时,Clauss法检测结果假性偏低或测不出,此时需用PT换算法进行检测。另一方面对于异常结果,强调检验人员或学生必须与临床医生沟通,让医生知道何种检验方法检测得到的结果是准确的,这样医生就不会做出错误的诊断,从而减少医患纠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