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讨血液病患儿DNA的变异,我们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54例血液病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MNLL)的DNA含量,以分析其倍体水平及细胞增殖周期,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急性白血病组(AL):初诊为AL42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2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20例。(2)初诊为非白血病的常见血液病组12例:4例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再生障碍性贫血(AA)、急性溶血性贫血各2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各1例,均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年龄2~14岁,平均年龄6.5岁。(3)正常对照组15例,为骨髓象正常的儿童,年龄2~14年。平均年龄6.7岁。 1.2方法 (1)样品制备:取肝素抗凝骨髓0.1ml,按常规方法分离MNC,每个测定管加骨髓细胞10 6个,然后依次加入DNA测定液(Coulter DNA Kit),室温保存30min,然后加入PI染色液(终浓度为100μl/ml)。室温下30min后上机测定。(2)DNA测定方法:流式细胞仪FACscan(Coulter公司),15mW氩离子激光光源,发射波长488nm,每个样品测定10000个细胞,采用Coulter公司提供的DNA分析程序,获取 各样本细胞周期时相百分比。流式细胞检测方法:采用Coulter公司生产的流式细胞仪FACscan进行参数检测,每个样本随机测定10 4个细胞,并求出细胞生长分数(%)=(S+G 2 /M)/(G 1 +S+G 2 /M)×100%,将测量的数据、图形同步输入HP-300Consort30计算机,应用相应软件程序进行资料处理。(3)倍体分析:根据DNA指数(DI)判断,本仪器DI正常范围是0.90~1.10,小于0.9为亚二倍体,大于1.10为超二倍体。 1.3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X 2检验。 2、结果 2.1 DNA异倍体检出率白血病组异倍体检出率57.1%(24/42),其中ALL68.2%(15/22),ANLL为25%(5/20),两者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血液病组异倍体检出率33.3%(4/12),与白血病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无1人检出异倍体。
3、讨论 近年来,FCM广泛应用于肿瘤细胞学的临床诊断,人体正常的细胞具有较恒定的DNA二倍体含量,当人体癌变及具有恶性潜能的癌前病变时,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可伴随细胞DNA含量的异常改变[1] 。本文结果表明,白血病异倍体检出率为57.1%(24/42),血液病患儿异倍体检出率为33.3%(4/12),两组存在显著差异。经追踪,4例异倍体初诊为非白血病中,1例CITP转变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例AA发病为ANLL。因此,初诊为血液病的患儿,临床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同时,应用FCM检测其骨髓MNC的DNA含量,对DNA含量异常的非白血病患儿,应高度注意其癌变的可能。 本资料显示,白血病异倍体检出率显著高于非白血病组,因此DNA倍体改变在AL中极其常见,而且ALL的DNA异倍体检出率明显高于ANLL组,从遗传学角度分析AL的发病机制表明ANLL患儿的染色体异常较多地表现为结构异常,而不是数目的异常,还可能是临床上ANLL较ALL缓解率低的原因之一。此外,本文接受治疗的8例ALL中6例达到完全缓解(CR),其中4例为超二倍体,另2例分别为二倍体和亚二倍体,提示超二倍体患儿的CR率高,预后较好,与多数文献报道一致 [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