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增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血涂片经瑞氏染色镜检确认有异型淋巴细胞且比例>0.05的患者76例。结果:39例(51%)检出异型淋巴细胞>0.1;人类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异型淋巴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增高。结论: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增高与某些疾病密切相关,不同疾病出现异型淋巴细胞数量有很大的差异性。
【关键词】淋巴细胞;病毒感染
异型淋巴细胞又称病毒细胞、非典型淋巴细胞、传染性单核细胞、刺激性淋巴细胞等。细胞特点是胞体较大,胞质有很强的嗜碱性,核大,染色质疏松,甚至会出现模糊的核仁或核分裂象。胸腺嘧啶标记技术研究发现,细胞处于S期,电镜观察发现胞质内有大量的核糖体和扩张的内质网。正常人群的血液中偶见异型淋巴细胞,只有当大量病毒感染或某些原因时才会升高,一般大于0.05即有临床意义,当升高幅度大于0.1~0.2时,对诊断更有价值。笔者观察76例患者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及所占比例,探讨异型淋巴细胞增高与某些疾病的相互关系,现作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08年在我院住院的76例患者,男49例,女27例;年龄2~67岁。76例均经血涂片证实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0.05,最高达0.39(中位数为0.12)。
1.2 检测方法 患者血液常规涂片,经瑞氏染色后,应用双目光学显微镜油镜镜检分类,对异型淋巴细胞数量>0.05以上者进行分析。
2 结果
各种疾病异型淋巴细胞检出率(见表1)。
3 讨论
异型淋巴细胞是母细胞化的淋巴细胞,即成熟淋巴细胞向幼稚阶段转化,在转化过程中形成多变再次遇到抗原刺激时,被激活开始母细胞化,参与免疫反应。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就是激活的淋巴细胞,临床试验观察与研究发现,多种病毒感染均可引起细胞免疫应答,导致血液中出现大量反应性变异T 淋巴细胞和少量的 B 细胞,形的异型淋巴细胞。平时T、B 淋巴细胞处于静止期,当成异型淋巴细胞。传统将异型淋巴细胞分为三型:I 型(单核细胞型)、II 型(浆细胞型)、Ⅲ 型(幼稚型)。也有专家将异型淋巴细胞分为五型,即将传统的 Ⅲ 型(幼稚型)分为幼稚淋巴细胞型和原始淋巴细胞型,而将不能纳入上述各型不规则淋巴细胞列入V 型,一般临床上将不典型淋巴细胞统称为异型淋巴细胞。本文观察76例患者血液涂片分类,其中异型淋巴细胞以 I型最多见,阳性检出率为59.2% ,II 型阳性检出率为25.0% ,III 型阳性检出率为15.8% 。结果显示,I、Ⅱ型阳性检出率最高。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近年研究发现,异型淋巴细胞与多种病毒感染有关,如EB病毒(EBV)、巨细胞病毒(CMV)、柯萨奇病毒(CVB)、腺病毒(ADV),弓形体病、药物过敏、自身免疫性疾病、贫血等,其中以EBV、CMV感染最为明显(>0.1),与国外报道一致。在一些儿科疾病的血液中也常有异常淋巴细胞,但一般只在病毒感染时才会超过0.02。急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 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现代实验观察与临床研究发现EB 病毒感染者血液中可出现大量的异型淋巴细胞(>0.1),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异型淋巴细胞在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即可出现,且逐日增多,一般在0.1~0.2,异型淋巴细胞的出现有助于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