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红细胞的几何形状:这主要决定于红细胞膜的结构 及组成,在红细胞膜的内侧存在着一个骨架蛋白复合物,由收缩蛋白、肌动蛋白、锚蛋白及其它骨架蛋白构成,它们共同构成纤维网状结 构,通过带2.1蛋白和带3蛋白连接到膜的脂质双层。这个复合物可被看成红细胞的壳,红细胞变形时所遇到的抵抗作用主要来自于该 复合物。如果这个复合物是稳定而不易解离,则红细胞难以变形。 (3)红细胞膜的粘弹性:红细胞膜由骨架蛋白和脂质双层共同构成, 后者具有流动性,可影响红细胞的变形性、膜的坦克履带运动、氧的扩散及膜上酶系统的活动。因此,当红细胞膜的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 时,均可影响红细胞变形性。 红细胞变形性作为从血液流变学角度探讨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愈来愈受到人民的重视。此外流场的剪切应力、血管直径 、细胞浓度、环境的PH、渗透压以及温度等外部因素对红细胞变形性也有影响。 1 红细胞变形指数( TK)TK值与HCT无关,仅取决于相对粘度,当红细胞变形性愈差,全血粘度愈大,相对粘度愈大,则TK值亦愈大。正常情况下, TK值约为0.9左右,病理情况下可达1.3以上,TK值愈大,红细胞变形性愈差。 2 红细胞刚性指数( IR)毛细血管的管壁区常处于高剪切,在高剪切下,红细胞若变形性好,红细胞有向轴集中的效应,管壁出现血浆层,流动阻力降低使 血液粘度减小,若红细胞无变形性,则红细胞无向轴集中,管壁处也不出现血浆层,血液粘度相对的增高,因此可以用IR(红细胞刚性 指数)的高低来反映红细胞刚性的高低。IR与HCT无关,红细胞变形性愈差(即红细胞愈硬),血液粘度愈大,刚性指数愈大,红细 胞刚性指数实际上就是高剪切率下的还原粘度。 红细胞变形性测定的临床意义: 1) 急性心肌梗塞与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变形性的降低是影响微循环血液灌注的重要因素,它不但可阻塞小血管,还可增大临界管径的数值 ,通过逆转现象,使冠状动脉阻力加大,因而加重心肌缺血性损伤。红细胞变形性是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心肌损伤和梗塞面积扩大和预后不 良的重要原因之一,故在预防和治疗心肌梗塞过程中,积极改善镁代谢,维持其红细胞内正常浓度可能对提高红细胞变形性、改善微循环 、减少梗塞面积和改善预后等有重要临床意义。 2) 高血压与红细胞变形性:血液流变性改变在高血压病程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红细胞变形性的大小显著影响全血粘度、微循环灌注及红 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已有研究证实红细胞变形性降低与高血压病程相一致。高血压病人红细胞变 形性降低与红细胞本身的能量代谢障碍和膜结构破坏有关。红细胞ATP维持细胞内阳离子浓度的恒定,随着红细胞ATP的含量减少, 患者红细胞变形性能力逐渐减低,且二者呈正相关,另外ATP的含量减少,将导致细胞抗氧化能力减弱。这些改变将引起红细胞膜收缩 蛋白含量减少,从而引起红细胞变形性损伤。另外,高血压患者红细胞镁泵活性也有降低,且与红细胞变形性损伤呈显著正相关,提示红 细胞Mg-ATP酶活性降低也是红细胞变形性损伤的原因之一。 3)缺血性中风与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双凹圆盘状及生化特性决定了其在剪切率下易变形,变形程度与剪切应力呈正相关。若红细胞变 形性能力下降,则Faharecus-Lindquis效应受损,“临界半径”扩大,“逆转效应”提前,微小血管阻力增大,导致 血流量大幅度下降,从而引起组织缺氧,且红细胞变形性与梗塞严重程度有关,重型、梗塞者较轻、中型者降低明显,由此可见,红细胞 变形性降低是可能是中风发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病理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