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检验学临床血液学 生化检验学 免疫检验学 微生物检验 输血与临床
返回首页

血小板计数临床应用研究现状(3)

时间:2010-03-17 23:21来源:未知 点击:

  2.7 妊高症 怀孕末期伴有高血压、浮肿或蛋白尿出现的孕妇,血小板数低于正常,而同时期的正常孕妇则无此现象,故提示临床若发现某孕妇持续血小板数量减少,则该孕妇很有可能在怀孕末期发展为高血压、蛋白尿。另外,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个别孕妇在晚孕期,血小板数量假性减少。主要是在晚孕时,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小板易聚集,血液呈微凝状态,不易被肉眼所观察。显微镜下,可见血小板两三个在一起,误被仪器当作大血小板计数;或血小板粘附在白细胞、红细胞表面并通过小孔,使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

  2.8 输血 大量输入输血液制品会引起血小板减少,如血液储存时间过长更易发生。输血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一般在3~5天后恢复正常。另外,某些病人在输血或血制品5~8天后,突然出现寒战、高热,继而血小板迅速减少,原因在于PL-A1抗原阳性的血小板输给PL-A1阴性的病人,受血者产生抗PL-A1抗体,在输入PL-A1抗原阳性的血小板时形成免疫复合物,血小板迅速破坏减少。

  2.9 药物因素 奎尼丁、狄高辛、双氢克尿塞、甲基多巴及青霉素等,这些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形成抗原,剌激机体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引起血小板减少,药源性血小板减少常在停药后14天血小板升至正常。

  2.10 肝素 肝素可引起血小板因子4的结构改变,剌激机体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并与血小板因子4和肝素形成免疫复合物,附着在血管内皮表面,引起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

  2.11 血栓性微血管病(TMA) TMA特点之一就是血小板减少。中毒、大剂量化疗药物;各种病毒、细菌感染包括HTV、O157;器官移植;遗传因素;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性关节炎、硬皮病、抗磷脂抗体综合症、肿瘤等均可引起TMA。某些癌症如前列腺癌、胃癌、淋巴癌也易并发TMA[8]。

  3 生理性波动

  人外周血血小板数目可发生昼夜改变,午夜的血小板多于早晨,这可能与激素的调节有关。

  小儿血小板数目随年龄的增加也可以发生该变。除足月顺产小于15天新生儿外,血小板数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小儿出生时血小板略低,两周后显著增加,半年内可达到成人水平[9]。

  参考文献

  1 张宝秋,宋长兴.肺癌患者血液血小板计数增多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核病与胸部肿瘤,1996,12(3):145~147

  2 张育,梁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小板计数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4,9(3):121~122

  3 李奈林,刘伊丽,戴云,等.冠心病人血小板膜结合GMP-140单克隆抗体分子数与血小板计数.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4,14(1):25~27

  4 司福中,欧阳明刚,盛春永,等.不同剂量阿斯匹林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性和数目的影响.中华内科杂志,1996,35(8):524~526

  5 王敏.肝病患者血浆B血小板球蛋白、血栓烷A2及前列环素与血小板数关系初探.中华内科杂志,1992,31(2):80~83

  6 罗忠藩.海拔4500米以上高原地区350名移居成人血小板数值的调查分析.高原医学杂志,1985,(1):46~49

  7 张中桥.血小板计数下降是影响严重烧伤预后重要因素.医学信息,1997,10(8):4~5

  8 王丽晖.血栓性微血管病的病因学及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1997,17(4):180~182

------分隔线----------------------------
赞助商链接
推荐内容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