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微量白蛋白指高于正常,但常规方法无法检出的白蛋白尿。通常,血尿素和血肌酐的测定值正常时并不能排除肾脏的受损, 而尿常规蛋白测定结果为阳性时,肾脏的损伤往往已达到不可恢复的阶段。尿微量白蛋白(MA)的测定已越来越多地用做肾组织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其临床意义也已日益为临床医生所重视。 1 尿微量蛋白的定义
微量蛋白尿是指尿中蛋白含量超出健康人参考范围,但不能用常规的方法检测这种微量的变化。白蛋白(Albumin)占血浆总蛋白量的60%,分子量为69 kD,是一种带有负电荷的大分子蛋白。正常情况下只有极少量的白蛋白可以通过尿液排出到体外。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具有滤过功能,膜孔直径为5.5 nm。Albumin半径为3.6 nm,正常状态下Albumin很难通过肾小球基底膜。任何能够引起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的病变,均可导致Albumin的排出。尿微量白蛋白(MA)是指尿液中白蛋白一直处于20 mg/min~200 mg/min的持续排泄浓度,或者晨尿的白蛋白量位于20 mg/L~200 mg/L之间。当肾脏受到损害时,尿MA排出会增加。我们认为尿MA排出增加的机制可能与膜上的硫酸肝素合成异常相关。
2 尿微量蛋白的检测方法
目前国内常用的尿MA的检测方法有:免疫扩散法、免疫电泳法、免疫比浊法、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等,现在较多采用的方法是免疫比浊法。
3 尿MA的临床检验意义
3.1 尿MA在糖尿病肾病(DN)诊断中的作用
DN是糖尿病(DM)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在早期存在可逆性,如果能及早发现并进行干预治疗,肾脏损伤有可能恢复早期,肾损伤的确诊有赖于肾脏组织的病理学检查,但必须做侵害性的肾活检,我们通过检测DM患者尿MA帮助其在肾组织早期损伤的诊断。正常尿中有少量白蛋白存在,肾脏损伤早期,MA滤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肾小球滤过膜负电荷的选择性丢失。梁淑媛、于晓春等人对158例DM患者(男性78例,女性80例;年龄在36岁~74岁,平均年龄52岁)的尿MA进行检测,结果表明DM组约45%的人尿MA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而正常对照组的结果均<30 mg/L(P<0.05),说明尿MA可以做为诊断DN和肾功能损伤的指标之一。
3.2 尿MA检测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已有研究表明,微量白蛋白尿是心、脑、肾及血管损伤的标志,因此它被认为能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是动脉硬化的早期表现[1]。尿MA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增加和死亡增加密切相关。尿MA与全身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可能是因为非酶糖化蛋白质聚集在肾小球基底膜,使肾小球滤过屏障通透性增加,出现尿MA,同时也积聚在全身大血管及微血管壁上,致大动脉中层脂质堆积和微血管病变[2]。尿MA的出现不仅是急性应激反应的结果,而且与全身血管功能不良,从而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应激反应引起血管急性损伤,会出现短暂性尿MA增加。有研究显示,尿MA增加可以预测AMI住院期间、发病后1 a的病死率。陈一文、秦明照等人对110例AMI患者,入院48 h内行24 h MA检测,其中MA<20 mg/24 h的定为阴性组(39例),MA>20 mg/24 h的定为阳性组(71例),观察6个月~1 a发生心脏事件的情况。结果:110例中发生心脏事件共有15例,其中MA阳性组12例(80.0%),MA阴性组3例(20.0%)(P<0.01),说明尿MA的测定对AMI患者的预后有预测价值。因此尿MA不仅是判断临床DN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心血管病变的一个预测指标。
3.3 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尿MA检测的临床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