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检验 生化检验 免疫检验 微生物类血液检验 输血管理
返回首页

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原理和临床意义(3)

时间:2012-07-20 13:59来源:幸福检验 整理 点击:
 
(7)酸性磷酸酶染色的原理和临床意义
 
[原理]  细胞内的酸性磷酸酶在酸性条件下,将基质中的磷酸萘酚AS-BI水解,释出萘酚AS-BI,再与重氮盐耦联,形成不溶性有色沉淀,定位于胞浆中。
 
[临床意义]
 
1)白血病类型鉴别  多毛细胞白血病的多毛细胞ACP染色呈强阳性或中度阳性反应,并耐L-酒石酸抑制作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原、幼单核细胞ACP染色为强阳性反应;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原淋巴细胞ACP染色常呈弱阳性反应;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原粒细胞对ACP染色反应不一;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的淋巴细胞ACP染色也可阳性,但可被L-酒石酸抑制,有助于与多毛细胞鉴别。
 
2)鉴别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ACP染色呈阳性反应,颗粒粗大、密集、局限性块状;B淋巴细胞ACP染色呈阴性反应,或为颗粒稀疏、细小的弱阳性反应。
 
3)戈谢细胞和尼曼-匹克细胞的鉴别
 
戈谢细胞ACP染色呈强阳性反应;尼曼-匹克细胞呈阴性或弱阳性反应。
 
(8)酯酶双染色的原理和临床意义
 
[原理]  在同一张涂片上进行两种酯酶染色的方法称为酯酶双染色。多数采用一种特异性酯酶加一种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常用的有α-醋酸萘酚酯酶与氯乙酸AS-D萘酚酯酶双染色、α-丁酸萘酚酯酶与氯乙酸AS-D萘酚酯酶双染色等。反应的原理基本上同各自的染色原理,同一张涂片上的细胞要分别在两种不同的基质液中作用一定时间,最后复染、显微镜观察。
 
[临床意义]
 
酯酶双染色可同时观察两种不同的白血病细胞,因此在鉴别白血病类型方面明显优于单项染色。
 
1)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该染色法在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同一张涂片上可分别出现α-NBE染色和NAS-DCE染色阳性反应的细胞,甚至少数病例在单个细胞内同时出现以上两种酯酶染色的双重阳性反应,因此酯酶双染色反应在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上具有独特价值。
 
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粒细胞白血病NAS-DCE染色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阳性反应,α-NBE染色则为阴性。
 
3)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α-NBE染色为阳性或强阳性反应,NAS-DCE染色为阴性,有助于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鉴别。
 
4)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NAS-DCE染色及α-NBE染色在淋巴细胞均呈阴性反应。
 
------分隔线----------------------------
赞助商链接
推荐内容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