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实验原理
离体抗凝血液置于特制刻度测定管(魏氏法血沉管)内,垂直立于室温中,一定时间时观察上层血浆高度的毫米数值报告之。
2. 标本采集
2.1 标本采集前病人准备:无需特殊准备。
2.2 标本种类:静脉抗凝血(109mmol/L枸橼酸钠溶液抗凝)。
2.3 标本要求:标本采集时避免脂肪血、溶血。
3. 标本储存:标本要在采集后,3h内测定,并充分混匀;尽量放在18~25℃室温下测定。
4. 标本运输:室温运输。
5. 标本拒收标准:脂肪血、溶血标本。
6. 操作步骤
6.1 取血沉管(300mm*2.5mm)一支,吸取抗凝血至“0”刻度处,拭去管外附着的血液,将管直立在血沉架上 。
6.2 记时,室温中静止1h。
7. 结果判断与分析:观察血浆高度,以红细胞下沉的毫米数报告之。
8. 临床意义
8.1 生理性增高:年幼小儿、经期、妊娠3个月至产后1个月。
8.2 病理性增高: 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活动性结核、风湿热活动期、组织严重破坏、贫血、恶性肿瘤、高球蛋白血症、重金属中毒等。
9. 参考值:男:<15mm/60min; 女:<20mm/60min
10. 操作性能:方法简单
11. 方法局限性
11.1 室温过低、过高和贫血时,对结果都有影响。
11.2 室温过低时血沉减慢,无法校正。
12. 参考文献
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1997,14.
13. 注意事项
13.1 红细胞在单位时间内下沉的速度与血浆蛋白的量和质,血浆中脂类的量和质,红细胞的大小与数量,是否呈缗钱相聚以及血沉管的内径、清洁度、放置位置是否垂直,室温高低等因素都有关系。
13.2 血液和抗凝剂比例要准确。
13.3 血沉管内径要标准(2.5mm),放置要垂直。
13.4 室温过高时血沉加快,可以按温度系数校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