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肝炎时由于大量肝细胞坏死,血中ALT逐渐下降,而胆红素却进行性升高,出现所谓“酶胆分离”现象,常是肝坏死的前兆。 AST主要存在于心肌,以往多用于AMI的诊断。AMI发病6~8h即升高,48~60h达到高峰,4d~5d恢复正常。但由于AST在AMI 时升高迟于CK,恢复早于LD,故诊断AMI价值不大。在急性肝炎时,AST虽亦显著升高,但升高程度不及ALT,而在慢性肝炎,特别是肝硬化时,AST升高程度超过ALT。胆道疾患时AST亦可升高。 二、g-谷氨酰转移酶及其同工酶 (一)生物化学特征 g-谷氨酰转移酶(g-GT或GGT)又称g-谷氨酰转肽酶(g-GTP或GGTP),是一种含巯基的线粒体酶。组织分布以肾脏含量最多,其次为胰、肺、肝等。血清中的g-GT则主要来自肝胆,红细胞中几乎无g-GT,因此溶血对其测定影响不大。 (二)测定方法 目前国内外多采用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g-GT活性。IFCC参考方法采用L-g-谷氨酰-3-羧基-对硝基苯胺作为底物,以甘氨酰甘氨酸(双甘肽)作为g-谷氨酰基的受体。在pH7.7的条件下,g-GT催化底物生成g-谷氨酰双甘肽和黄色的2-硝基-5-氨基苯甲酸,在410nm波长处直接连续监测,吸光度的增高速率与g-GT活性成正比关系。 (三)临床意义 g-GT是肝胆疾病检出阳性率最高的酶。 g-GT 还可用于判断恶性肿瘤有无肝转移,肿瘤患者如有g-GT 的升高,常说明有肝转移。 g-GT与乙醇的摄取量有关,对乙醇性中毒的判定有相当的价值。长期接受巴比妥类药物、含雌激素的避孕药者常有g-GT升高。 用醋纤膜电泳可将g-GT同工酶分为g-GT1、g-GT2、g-GT3和g-GT4四种,正常人只见g-GT2和g-GT3。重症肝胆疾病和肝癌时常有g-GT1出现,乙醇性肝坏死和胆总管结石时常有g-GT2增加,胆总管结石及胰腺炎时g-GT2也增加。g-GT4与胆红素增高密切相关。 三、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和亚型 (一)生物化学特性 CK催化肌酸和ATP或磷酸肌酸和ADP 之间的磷酸转移的可逆性反应,所产生的磷酸肌酸含高能磷酸键,是肌肉收缩时能量的直接来源。CK广泛分布于全身,在骨骼肌含量最高,其次是心肌和脑。测定样品宜用血清或肝素化血浆。 CK是由M和B两类亚基组成的二聚体。在细胞质内存在3种同工酶,即CK-BB(CK1),CK-MB(CK2)和CK-MM(CK3)。在细胞线粒体内还存在另一CK同工酶,即所谓线粒体CK (CK-Mt),也称CK4。 (二)测定方法 CK的测定方法有比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法等。由于以磷酸肌酸为底物的逆向反应速度快,约为正向反应速度的6倍,所以采用逆向反应进行测定较为普及。如肌酸显色法和酶偶联法,其中以后者最常用,有两种工具酶及指示酶参与反应。国内外测定CK的参考方法为酶偶联法。其反应原理如下: CK 磷酸肌酸 + ADP 肌酸 + ATP pH6.5 HK ATP+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AD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