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检验 生化检验 免疫检验 微生物类血液检验 输血管理
返回首页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连接蛋白变化及临床意义(2)

时间:2013-09-28 20:02来源:定向点金《临床实验室》 点击:
       2.2各组间血浆Fn的水平 AMI患者血浆Fn的水平在(6.25±2.98)h为[(102.51±31.52)mg/L]明显低于对照组[(229.47±20.67]mg/L](P<0.05);在(16.17±2.14)h[(299.48±106.55)m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心肌梗死后的第2天[(187.66±58.09)mg/L]和第5天[(223.85±53.61)mg/L]、第3天[(264.25±79.21)mg/L]血浆中的Fn的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天[(351.66±112.99)mg/L]血浆中Fn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
 
3讨论
 
       Fn是Morrison在1948年首次发现的,是一种多功能的糖蛋白,广泛存在于细胞外基质、基底膜及各种体液(例如血清)中,主要由肝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纤维母细胞合成、分泌,在肝脏病、肾脏病、神经系统疾病、炎症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等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AMI发病起始环节是由于血液流经破溃的粥样硬化斑块处进入血管内膜下层,从而发生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形成血栓,导致血管的堵塞。活化的血小板粘附和聚集作用使血小板形态发生显著变化,表面暴露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蛋白原、Fn等粘附蛋白的受体结合部位,其结合导致血小板在血管壁上粘附并延伸从而形成白色血栓。Ni等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表明,血浆中Fn缺失并不影响内在血小板的粘附,但是会延迟血栓的形成过程;在缺乏Fn的动物的小动脉中,血小板能牢固粘附在血管壁上,但是也有血小板团块不断从血栓上脱落下来,说明Fn参与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对血栓的形成和促进血栓稳固具有重要作用。Orem等研究发现,Fn的水平可能是预测冠心病的非常重要的标志,但是Fn水平的高低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

 
       Chailo等测定了AMI患者最初3天的血浆中Fn含量,结果显示,在最初数个小时内,血浆中Fn水平下降。Titov等研究AMI患者从心绞痛发作开始到此后的4周不同时间点血中Fn水平的变化发现,心肌梗死患者血中Fn的平均含量在上述时间段内处于正常的范围内,另外,心肌梗死患者血中Fn的水平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在发病最初3d以内没有差别;得出结论:血中Fn水平的测量对AMI诊断没有价值,从发病的第3天到此后的28天血Fn水平呈递增的过程,且在发病后的第28天血Fn明显高于第3天的水平,这种变化可能反应了梗死后心肌的修复过程。本研究发现,AMI患者血浆中Fn水平在心肌梗死后(6.25±2.98)h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在(16.17±2.14)h时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此后降低,心肌梗死后的第4天血浆中Fn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该变化趋势提示,AMI患者血浆中Fn水平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AMI早期Fn水平降低可能是因为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加剧而导致血液凝固和血管保护作用的启动引起的。在AMI后(16.17±2.14)h时Fn升高可能是由于激活的血小板胞浆中的a颗粒释放出Fn所致。本研究还发现,在(16.17±2.14)h以内,血浆中Fn水平的变化与CKMB成正相关。因此,可以通过测定AMI患者早期血浆中的Fn水平为诊断AMI提供依据。此后Fn的水平开始降低,到第4天时又达到高水平,可能的原因有:(1)由于肝脏、纤维母细胞等代偿性生成新的Fn缘故;(2)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后,自身的纤溶系统激活,将血栓溶解,从而升高血浆中的Fn;(3)抗凝药物的应用,阻止了血栓的继续生成,从而降低了血浆中Fn的消耗,使得其水平有所升高。

 
       目前血浆中Fn参与AMI发病时血栓形成过程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如果能明确Fn在血栓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靶点,并且在AMI早期阻断Fn的作用靶点或者降低血浆中Fn水平,可能会给AMI患者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作者信息: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     黄国涛,孙勇,张若溪
------分隔线----------------------------
赞助商链接
推荐内容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