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动机 长期以来,医患纠纷一直是一个关注度高、不易解决的社会问题,甚至衍生出了“医闹”这一“职业”。“大闹大赔、小闹小赔、不闹不赔”也一度成为患者家属解决医患纠纷的“准则”。
2009年,福建省南平市曾因一起“医闹”事件闻名全国;一年后,南平市成为全国医患纠纷调解最热门的“取经”之所。
南平是如何突破“大闹大赔、小闹小赔、不闹不赔”这一怪圈的?《法制日报》记者就此进行调查。
特别调查
本报记者郭宏鹏刘百军本报实习生范传贵
年近花甲的龚选民穿一身休闲格子西装,系一条颇为时尚的白色皮带,如数家珍地介绍着他一套又一套的“调解心经”。作为福建省南平市司法局副局长的他,如今既像个明星又像个专家———走到哪里,都有人喊他一声“龚主任”;每隔几天,就有外地综治部门带队到他这儿取经。
龚选民变得如此忙碌,缘于一年前发生在南平市的“6·21”医闹事件。龚选民因为“扛不住卫生局局长的劝说”,开始筹建南平市医患纠纷调解处理中心,并担任中心主任。让龚选民没想到的是,一年后,这个调处中心,成了全国医患纠纷调解最热门的取经之所。
据统计,一年多来,南平全市医患纠纷调处中心共接受省内外来电来访咨询558人次,受理医患纠纷173件,已调结153件,调解的案件全部案结事了,没有一件出现反复。所调解的纠纷最快3天,最长的不超过1个月。卫生部门的统计数字显示,医患纠纷调处中心成立的这一年里,医患纠纷数量与往年同期相比,下降了约40%。
南平市,如何从一个因“医闹”而出名的福建山城,转变为因成功调解医患纠纷而名声在外的地方?近日,《法制日报》记者走进南平市医患纠纷调解处理中心,问及成功玄机,龚选民淡然表示:“我们只是将"大闹大赔,小闹小赔"转变成"大错大赔,小错小赔",让是非的价值判断回归了理性。”
医患纠纷一座因“医闹”闻名的城市
2009年6月18日,南平市延平区太平镇杨厝村村民杨俊斌,因“泌尿系统结石、急性肾功能衰竭”入住南平市第一医院泌尿外科。6月20日晚10时,在手术成功的情况下,杨俊斌突发病症,经抢救无效于21日凌晨死亡。
杨俊斌的家属认为院方对患者的死亡负有责任,当晚就聚集在泌尿外科,要求院方作出解释,拒不移尸,同时将参与抢救的泌尿外科主任胡言雨和医师王波扣留在病房,并提出高额赔偿要求。从6月21日起,南平市各级部门多次协调处理,均因双方在赔偿金额上分歧较大而搁浅,并发生肢体冲突,双方均有人员受伤。
后在当地政府主导之下,杨俊斌的家属与医院达成初步协议:家属得到21万元赔偿,而对于肢体冲突导致的人员受伤问题,“双方同意责任自行承担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虽然医患双方已达成协议,但此事并未结束。
6月23日上午,南平市第一医院80余名医务人员聚集到南平市政府门口,打出“还我尊严、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横幅。随后,南平市多家医院的医务人员也加入其中。经多方调处,直到当天晚上7时左右事态才得以平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