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有多种细胞内含有一种叫做碱性磷酸酶的物质。血细胞内也含有这种物质,但多数不表现出活性,即处于“沉睡”状态,只有中性粒细胞的成熟阶段表现出碱性磷酸酶活性,我们称之为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简称N—AL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存在于成熟中性粒细胞的胞浆内,可以通过钙—钴方法使之着色来显示。然后计算出反应的阳性率和积分,即可表示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的高低。计算方法:显微镜下观察100个成熟中性粒细胞,有阳性反应的细胞数即阳性率;再按下列标准评分,将每个细胞的积分相加,即得出积分: 0分——阴性反应。
1分——胞浆1/2以下的区域出现灰黑色到棕黑色沉淀。
2分——胞浆1/2~3/4的区域出现灰黑色至棕黑色沉淀。
3分——胞浆全部区域出现棕黑色或棕黑色沉淀(颗粒状或片块状),但密度较低,约占3/4的区域。
4分——胞浆全部皆被深黑色团块状沉淀所充满,密度甚高,甚至遮盖胞核。
正常人的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为:阳性率平均为20~40%,积分平均为20~60分。当患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其活性显着减低,积分常为“0”,缓解后也无明显增高;但慢粒急变后,N—ALP可增高。因此,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检查,对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极为有用的。
但其它一些情况下,也可能出现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减低,如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就可减低,但缓解后增高;病毒感染时可减低,但不如慢粒明显;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和淋巴瘤时也会减低,但均不如慢粒那么显着。
至于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的情况则比较多见,如常见的细菌感染、类白血病反应、甲亢、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