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检验学 临床血液学生化检验学 免疫检验学 微生物检验 输血与临床
返回首页

全面认识血脂检验中的胆固醇

时间:2010-10-15 07:28来源:39健康网社区 点击:

  中国居民健康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血脂人群已多达1.6亿,其中高胆固醇危害最大。实验表明,总胆固醇降低1%,冠心病发生和致死危险可以降低2%。

  胆固醇是人体里的一种柔软的蜡状物质,它是血液和人体所有细胞里的脂肪的一个天然的成分。胆固醇是健康人体一个必要的部分,血液里的高胆固醇会增加人们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会引起中风或心脏病发作。

  目前,该病有高发趋势。尽管遗传可能是一些人的发病原因,但越来越多的人患这种病的主要是由于他们过多摄入富含饱和脂肪的饮食和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血液里的胆固醇总量正常范围应为140~200毫克/分升。含量在200~240毫克/分升表示有中度的患病危险,而含量超过240毫克/分升显示有高度的危险。在症状初期,高胆固醇通常没有表现出任何的症状。因此,通过常规验血对病症的早期发现是十分重要的。

  高胆固醇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通过血脂干预是当前控制冠心病的有效措施。目前由于医生、患者和公众对血脂的认识不够,我国普遍存在着血脂异常低知晓率、低服药率、低达标率等问题,导致相关疾病发病率日益增加。为此,近日卫生部启动了“2006年中国胆固醇和心力衰竭教育计划”。本版特组织下列文章,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此问题。——编者按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脂症以及由此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胆固醇摄入量的增加是引起这类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胆固醇究竟有哪些“功过”呢?为此,我们采访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原解放军304医院)心内科副主任黄党生。

  黄主任说,胆固醇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它是构成人体细胞膜、糖皮质激素的成分之一,也是胆酸的基本成分,并参与神经传导、维持免疫细胞的稳定性和白细胞的活力等重要生理功能。胆固醇有两种来源,外源性的胆固醇来自含胆固醇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和蛋黄。内源性的胆固醇主要在肝脏和小肠合成。体内胆固醇含量应当维持在一定的状态,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健康。

  血脂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和甘油三脂。胆固醇摄入量过高,导致血脂升高,进而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又是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血管中的脂肪增高后,就会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斑块,然后斑块越来越大,就会阻塞血管管腔。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心脏里,发生在冠状动脉,就会造成急性心肌梗死,但如果发生在脑血管,就会造成中风;体内胆固醇含量不足,就会产生一系列代谢障碍,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易患各种传染病,并使癌症的发病率升高。同时促进细胞老化,导致未老先衰。

  引起高胆固醇的原因有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和胆固醇、遗传因素、肥胖、老年、某些疾病,如高血压和糖尿病。

  一般情况下胆固醇高时,身体并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因此,医学界将其称之为“隐性健康杀手”,因此,要注重平时的定期健康体检,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建议20岁以上健康成人每5年化验一次血脂,45岁以上的健康人应该每年化验血脂。对于胆固醇摄入量不足的患者,同样不能掉以轻心,这类患者在目前尽管已经不多,但并没有完全消失,尤其是一些营养不良、食欲不好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

  防止高血脂症,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要少吃含高胆固醇的食物:如蛋黄、动物脑、墨斗鱼(乌贼)、蟹黄、肝肾等,多吃牛奶、豆类等含胆固醇低的食物;二是按时作息,注重平衡。要作息规律,加强锻炼,注重营养平衡。对于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不胡吃海喝,对于不感兴趣的食物,也不能一口不吃;三是不抽烟,少喝酒,保持乐观的情绪。

------分隔线----------------------------
赞助商链接
推荐内容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