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检验学 临床血液学生化检验学 免疫检验学 微生物检验 输血与临床
返回首页

肝功能试验的分类及各指标临床意义及参考值

时间:2010-04-26 15:47来源:收集整理 点击:

肝功能试验的分类:

1. 识别肝实质细胞通透性改变的试验:ALT、AST等升高。

2. 指3. 示肝细胞坏死的试验:血清中出现谷氨酸脱氢酶和线粒体谷草酶。

4. 肝实质细胞内质网蛋白质合成机制障碍的试验:如血清Alb、胆碱脂酶、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等浓度下降。

5. 指6. 示肝内或肝外胆道阻塞的试验:如血清ALP、5’-NT、GGT和某些胆汁酸增高。

7. 肝脏间质成分增生的试验:血清蛋白电泳中α2和γ球蛋白增加,8. 单胺氧化酶活性升高。


ALT(谷丙转氨酶) 临床意义:人体中很多脏器都含有ALT,其分布大致为肝>肾>心>肌肉。肝内ALT活性远远超过其它脏器的活性,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质的可溶性部分,故测定ALT反映肝脏损害具有特殊意义。血清ALT活性增高原因:急性病毒性肝炎;骨骼肌、肾脏及胰腺等组织坏死;伴有急性肝炎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严重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时的肝郁血;胆道疾病、肝外癌性胆道梗阻性黄疸(如胆管癌、胰头癌)、胆石症、胆管炎及胆囊炎;应用氯丙嗪、异烟肼、锑剂、奎林、呋喃西林、利福平、某些避孕药、苯巴妥、利眠宁等药物,以及酒精、铅、汞、四氯化碳等中毒;外科手术、麻醉、剧烈运动、早期妊娠等。

注意事项:血清或血浆均可,推荐用血清。红细胞ALT比血浆高约7倍,溶血时红细胞内ALT可进入血浆,导致结果偏高,故应避免溶血。血清ALT在20~25°C24小时内稳定,在2~8°C可稳定7天。但ALT在-20°C冻结贮存不稳定。

参 考 值:<50 U/L


T.BIL(血清总胆红素)、D.BIL(血清直接胆红素)

临床意义: T.Bil和D.Bil临床上多用于黄疸的诊断和黄疸性质的鉴别。溶血性黄疸时血清T.Bil升高,D.Bil约占T.Bil的20%。肝细胞性黄疸T.Bil升高,D.Bil约占T.Bil的35%以上。而阻塞性黄疸D.BIL占50%以上。病毒性肝炎前期或无黄疸型肝炎时血清TBil往往不高,D.Bil已升高。

注意事项:血清和血浆均可,最好用血清。血清T.Bil于9°C,7天内稳定;于室温不稳定,3天后即降低。明显溶血对血清T.Bil测定有负干扰,脂浊对其有正干扰。最好早晨空腹抽血,心减少脂浊对测定的干扰。

参 考 值:T.Bil: 5.1~22 umol/l

D.Bil: 1.7~6.8 umol/l


TP(总蛋白)

临床意义:

升高:各种原因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冷沉淀球蛋白血症等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和某些慢性感染造成球蛋白(多克隆)升高的一些慢性病。

降低:体内水份过多;各种渠道的血清蛋白丢失,如肾病综合征、严重烧伤、蛋白丢失性肠病、营养不良及消耗增加,如结核、甲亢、肿瘤;蛋白合成障碍,如肝细胞病变,肝功能爱损等。

注意事项:血清和血浆都可用于TP测定。血清于2~8°C,5天内稳定。黄疸、溶血、脂血可使结果偏高。

参 考 值:60~80 g/L


ALB(白蛋白)

临床意义:

升高:偶见于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

降低:与总蛋白原因大致相同。急性降低见于大量出血与严重烧伤。慢性降低见于肾病蛋白尿、肝功能受损、腹水形成、肠道肿瘤与结核慢性失血、营养不良和消耗性疾病等。

白蛋白如低于20g/L,临床可出现水肿。

注意事项:推荐使用空腹血清。血清于2~8 °C,6天内稳定。推荐3天内完成测定。

参 考 值:35~55 g/L


γ-谷氨酰转移酶(GGT)

临床意义:GGT主要存在于肾、脑、前列腺、胰及肝等组织中,以肾组织含量最高,但血清中GGT主要来源于肝胆系统,肝脏中GGT主要定位于胆小管内上皮细胞及肝细胞的滑面内质网中。乙醇及某些药物(如新双香豆素、苯巴比妥及苯妥英)可诱导微粒体合成该酶,使GGT升高达正常上限的4倍,GGT升高是乙醇中毒的敏感指标。酗酒者增高,但一般性饮酒不增高。急性胰腺炎、糖尿病升高,其GGT可能来源于胰腺。心肌梗塞后4~8天可升高,

------分隔线----------------------------
赞助商链接
推荐内容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