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检验学 临床血液学 生化检验学 免疫检验学 微生物检验 输血与临床
返回首页

尿和大便常规的重要作用(2)

时间:2010-03-24 18:49来源:收集整理 点击:

  胆红素(BIL):正常为阴性,阳性见于肝细胞性或阻塞性黄疸。

  尿胆原(URO):正常为阴性,阳性见于溶血性或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时为阴性。

  白细胞(WBC):正常为0.00-26.00,超出范围可提示泌尿系有化脓性炎症。

  红细胞(RBC):正常为0.00-24.00,红细胞增加常见于肾小球肾炎,泌尿系解释或者结核或肿瘤。

  学会察“形”观“色”

  正常粪便含粪胆素,所以呈黄色或棕黄色。大便颜色的形成有诸多影响因素,第一是与食物有关。广州人有句老话:“吃猪红屙黑屎”,也就是说吃了猪血大便会变成红黑色,绿色蔬菜吃得多,叶绿素含量高,大便呈绿色。第二是与药物有关,胃病患者吃含铋的胃药,缺铁性贫血病人经常补充铁剂,大便也会呈黑色。炭剂、一些黑色的中成药吃了也会拉黑便。当大便颜色出现某些异常时,可能与疾病有关。

  灰白色(“白陶土样”):有可能是黄疸或由于结石、肿瘤、蛔虫等引起的胆道阻塞,导致胆黄素无法随大便排出;

  黑色或柏油样便:见于上消化道出血;

  红色:多是下消化道出血,痔疮、肛裂,或者是食用过多的西瓜、西红柿。

  无论是上消化道还是下消化道出血拉血便,都有一个特点,血和大便混在一起。如果血只是附在大便表面或是便后滴血,这种情况多是患了痔疮。

  通过观察大便的形状也能了解一些疾病信息。正常的大便应为圆柱形,较软,异常的形状包括:太硬、太烂甚至黏液或水状。

  球形硬便:便秘时可见;

  粘液稀便:见于肠壁受刺激或者发炎时,如肠炎、痢疾和急性血吸虫病等;

  粘液脓性血便:多见于细菌痢疾;

  酱色粘液便:多见于阿米巴痢疾;

  水样、蛋花样便:可见于急性肠胃炎,大量时见于伪膜性肠炎及隐孢子虫感染。

  糊状便:多见于小肠疾患。
 

------分隔线----------------------------
赞助商链接
推荐内容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