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体检越来越受到重视,有条件的市民常常舍得花大价钱体检,做MR、CT等昂贵的“大”检查,但很多人却忽视一些最便宜、最基本的常规检查。其实,“三大常规”———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这三项检查涵盖了身体内的很多信息,已成为临床医生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在体检中,血常规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项目之一,但尿常规与大便常规却常常被人放弃,原因是认为取样“麻烦”、“脏”。广东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主任陈惠容提醒:小检查有大作用,尿常规、大便常规这两项检查不应忽视。 尿常规 查炎症比高档设备更有效 临床上通过尿常规可以查出很多疾病,尿常规检出异常者高达20%~30%,如泌尿系统感染、肾结石、肾脏病变、输尿管结石、血尿、蛋白尿、糖尿病和细菌感染等。但目前很多单位在替职工选择体检项目时,3~4成单位没有选择尿常规这一项。 “尿常规对炎症的筛查非常有效。”陈惠容说,当尿液中发现多量的白细胞,白细胞大于5个/HP(高倍显微镜)时提示有泌尿系感染。当尿液中红细胞超出正常值时,提示可能有尿道和前列腺炎症、肾炎、肾癌、膀胱癌、结石等疾病,有时运动过量或者服用药物,如对阿司匹林敏感者,也会检出血尿。“血尿分为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陈惠容说,前者更为“隐形”,往往为人忽视。另外,肾炎和高血压、糖尿病可引发蛋白尿。因此,尿常规对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 大便常规 各种消化道疾病的“警报器” 在不少医院推出的体检套餐中,根本就没有大便常规的踪影,主动在体检时选择大便常规的市民也寥寥无几。“我们医院对大便常规非常重视,常会引导体检的单位和个人做这个项目。尽管如此,做的人还是远远少于血常规。”陈惠容说。大便常规之所以乏人问津,主要是嫌取样方式太麻烦而索性不做,或者是对大便常规的认识还处于“不就是检查寄生虫吗?检不检都没所谓”的状态。 实际上,大便是各种消化道疾病的“警报器”。大便的颜色、性状等和疾病密切相关:拉黑便可能是胃出血,拉血便可能是肠息肉,大便总是有一固定的位置凹陷,可能是肠癌…… 陈惠容说,大便常规主要包括几个项目——— 大便潜血:它能查出大便中极小量、肉眼看不见的出血,出现潜血的常见疾病包括肿瘤、溃疡、炎症性肠病、肝硬化、胆道疾病引起的出血、息肉等。一般的大肠癌患者和三分之一的腺瘤患者会有定期出血的现象。消化道癌症早期20%的患者可出现潜血阳性,晚期病人的潜血阳性率达到90%以上。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溃疡病人大便常规潜血试验也多为阳性,或间断性阳性。 白细胞:白细胞偏高说明有炎症。 同时,大便常规检验还能了解消化道有无细菌感染以及寄生虫感染,这对爱吃鱼生的广东人来说更具意义。 ■专家指引 读懂尿常规常见指标 pH:正常范围5~7,可反映体内酸碱平衡情况和肾脏的调节功能。 比重(SG):正常范围1.015~1.025,可初步反映肾小管浓缩稀释功能。 葡萄糖(GLU):正常为阴性,阳性见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妊娠后期等。 酮体(KET):正常为阴性,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长期饥饿、妊娠剧吐者,以及摄入L多巴、甲基多巴等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