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女,70岁,因发热不退4~5 d就诊,查体见患者皮肤巩膜黄染。肝功能检查:总蛋白59.7 g/L(参考范围60.0~87.0 g/L),白蛋白35.8 g/L(参考范围35.0~55.0 g/L),总胆红素200.00 μmol/L(参考范围1.70~21.50 μmol/L),直接胆红素108.00 μmol/L(参考范围0.00~7.00 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06.00 U/L(参考范围5.00~40.00 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57.00 U/L(参考范围5.00~40.00 U/L)。血常规检测可见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HBG)含量明显不符,红细胞比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均表现异常,经37℃水浴30 min后重新测定,检测结果改善,见表1。随后进行进一步测定,免疫球蛋白IgG 13.50 g/L(参考范围7.50~15.00 g/L), IgA 3.12 g/L(参考范围1.00~5.00 g/L),IgM 3.57g/L(参考范围0.46~3.00 g/L),补体C3 1.35 g/L(参考范围0.80~1.60 g/L),补体C4 0.152 g/L(参考范围0.16~0.38 g/L);乙型肝炎抗体阴性,丙型肝炎抗体阴性,梅毒抗体阴性,凝血常规检测纤维蛋白原4.19 g/L (参考范围2.00~4.00 g/L);尿常规正常,便常规潜血(+);Coomb’s试验阳性;冷凝集实验:滴度 1∶1 024。 例2,男, 75 岁,汉族,退休职工。既往身体状况良好,无特表1 水浴前后血常规检测结果 殊用药史。半月前常规查体,肝功能检查:总蛋白71.1 g/L,白蛋白38.2 g/L,总胆红素20.5 μmol/L,直接胆红素5.0 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3.00 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8.00 U/L。血常规结果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不符,红细胞比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均表现异常,经37℃水浴30 min后重新测定,结果正常。见表2。随后进行进一步测定,免疫球蛋白IgG 12.30 g/L, IgA 2.50 g/L,IgM 3.40 g/L,补体C3 0.87 g/L,补体C4 0.162 g/L;冷凝集实验:滴度1∶64。
讨论 冷凝集素是一种自身抗体,这种冷抗体温度低于31℃时表2 水浴前后血常规检测结果与自身的红细胞抗原发生可逆性凝集,阻塞微循环而使患者出现发绀,严重者发生自身免疫性溶血。部分人群常存在一定浓度的冷凝集素抗体,但是一般情况下正常人血清中的冷凝集素的效价一般在1∶16以下,不会引起临床症状。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冷凝集素的效价可异常增高而引起比较严重的临床症状,称为冷凝集素综合征。冷凝集素综合征一般分为原发性或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性冷凝集素综合征患者发病原因不明,继发性患者则多见于支原体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溶血性贫血以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骨髓瘤等。
冷凝集素综合征的好发季节为冬季,其表现为寒冷环境下患者暴露部位如鼻尖、口唇、耳廓、手指部位受冷后皮肤紫绀以至灰白,环境温度升高后皮肤会逐渐变红恢复正常,部分患者出现冻疮。在皮肤灰白紫绀时有麻木感或刺痛感,而触觉、痛觉等感觉减退或消失,本病多见于老年女性。相当一部分患者体内存在冷凝集素,杨世明等[1]测量了498例患者,发现在498例患者血清中,血清中检测出有冷凝集素者共有324例(65%),其中冷凝集素的效价≥1∶64者60例(12%),进一步分析显示冷凝集素综合征在血液病或重度贫血患者中占17.6%,在肿瘤患者中占13%,在其他疾病患者中占6%。
冷凝集素的存在经常造成临床一些常用检验项目的失真,最常见的影响就是对血常规和血型测定的影响。洪玲珍[2]报道1例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室温测定血常规时结果异常,仪器提示血液有凝集,检测结果主要表现为红细胞计数明显降低(1.4×1012/L),而血红蛋白为93 g/L,轻度降低,同时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明显升高,经37℃水浴后,红细胞计数改变为2.5×1012/L,血红蛋白基本一致为94 g/L,而MCH、MCHC基本恢复或接近正常参考范围。这与本研究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中,2例患者在常规测定血常规时红细胞的多项测定参数均有异常,虽然2例患者1例伴有贫血,1例不伴有贫血,但其共同特征就是红细胞计数与患者HGB相比,二者比例关系明显失调,即与HGB浓度相似的普通患者相比,含有冷凝集素的患者红细胞计数降低一倍左右,同时MCH、MCHC明显升高,这些均提示红细胞有凝集现象。本研究也表明水浴前后,红细胞均发生明显改变,血红蛋白基本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