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检验 生化检验 免疫检验 微生物类血液检验 输血管理
返回首页

浅析血细胞分析时血小板假性减少原因

时间:2010-03-30 10:10来源:收集整理 点击:

    随着血液分析仪的推广和普及,血液分析仪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血常规分析中。血细胞分析仪具有快速、方便、重复性好、工作效率高等优点,但是由于自身检测原理的限制以及血小板易于粘附、聚集、破坏等特点,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时常常会出现假性减少现象,这是临床经常反映的问题。为此,现将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出现假性减少的原因进行简单的探讨。

    1.计数血小板方法学的缺陷造成:准确计数血小板实非易事。迄今为止,所有计数血小板的方法,对于血小板减少的标本,其准确性都比较差,都存在不少缺陷。自动化的血液分析仪,无论是阻抗法还是光散射法,对于血小板数及形态正常的标本,结果一般比较可靠,但是对于血小板明显减少和/或形态异常者,所得结果误差甚大,有时甚至难以计数。其原因是:这些方法基本上都是依据细胞的大小进行区分和计数的,而正常人的血小板体积相差甚大,可自2fl至20fl以上,其体积分布直方图不是对称的,而是明显地向右延伸,即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大血小板。在病理情况下,大血小板会更多地增加。由于大部分血液分析仪不能将大血小板与小红细胞等分开,致使许多大血小板被当成红细胞而未计入血小板总数中,从而使血小板计数结果偏低1。

    2 .血小板的生理特性造成:血小板为多功能的细胞,在生理止血及某些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血小板的特点易于粘附、聚集,当标本中血小板体积偏大和俄聚集成较大颗粒时,血小板被误认为小红细胞而未计入血小板总数中,从而使血小板计数结果偏低2。

    3 .采集血液标本不顺利造成:采血过程影响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采血速度和出血是否顺利是保证血小板数目准确的关键。手指采血时若方法掌握不当,如采血速度慢、出血不畅、挤压采血部位等,都会造成假性血小板减少3。静脉经多次穿刺而引起的水肿及皮下出血时,因组织损伤,组织凝血因子混入血液标本中产生肉眼看不见的小凝块,是造成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出现假性减少的常见原因之一,所以对血小板减少患者应注意阅片,必要时重新采血4。

    4 .标本放置时间不足造成:在实际工作中,采取标本后立即进行检测,有时会出现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现象。这是由于血小板离体后,其形态立即发生变化 。

    5 .抗凝剂EDTA的影响造成:按照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的建议,1.5~2.2mg的EDTA-2K抗凝1ml的全血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达到抗凝的目的。但有极少数人的血小板在用EDTA抗凝时,反而会出现血小板聚集,这种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可能与血浆中存在的抗血小板抗体和/或抗心磷脂抗体等自身抗体有关,但无任何病理、生理意义,也与特殊药物使用无关,多发生在肿瘤患者、自身免疫病、肺心病、晚期孕妇、肝病、毒血症及一些不明原因疾病,此现象是其他疾病发生的伴随现象,因其出现于其他疾病开始或治疗过程中,故随着疾病好转而消失。另一种现象是血小板粘附于白细胞上的“血小板卫星现象”,它是由于白细胞表面的IgG或Fc段与血小板表面的GPⅡb/Ⅲa结合所致,与疾病和药物也无关。对于这类标本,只能换用非EDTA抗凝剂进行重新计数,比如枸橼酸盐或在EDTA抗凝血中加入肝磷脂1。

------分隔线----------------------------
赞助商链接
推荐内容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