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检验 生化检验 免疫检验 微生物类血液检验 输血管理
返回首页

试论血常规检验中的形态学观察

时间:2010-03-24 18:15来源:收集整理 点击:

近十几年来,随着血液分析仪在国内检验科迅速普及,使血常规检验参数逐渐增多,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而且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参考数据。血液分析仪的白细胞分类计数,先后推出了两分类、三分类、四分类和五分类的仪器。应该说血液分析仪的飞速发展,使血常规检验进入了新阶段,这是医学检验的一大进步。但是在血液分析仪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影响检验质量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1 国内外血液分析仪使用概况
高科技术联合检测和电子计算机在血液分析仪的应用,使血常规测量参数不断增多,这对临床医学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血液分析仪的自细胞分类计数,已由细胞大小的粗略分类发展为依靠高新技术的五分类,进入到可与目视显微镜分类相当的水平。国外曾作过多种五分类血液分析仪与目测分类的比较,中性粒细胞仪器分类变异系数(CV)在1.1 ~2.1% ,目测分类CV 在3.6 oA;淋巴细胞仪器分类cv 在· 97·1.6% ~3.7% .目测分类CV在6.2 ;嗜碱性粒细胞的精密度较差,仪器分类CV 可达50% ,目测分类的cv 也达54.4% 。虽然血液分析仪的白细胞分类已达到了相当完善的程度,但染色的血涂片分类,由于可提供许多其它重要信息·特别是能识别各种异常血细胞及血液寄生虫。这是仪器分类不能代替的。国内使用两分类和三分类的血液分析仪较多·存在问胚也多,主要表现如下。
1.1 有些实验室检验人员对血液分析仪的原理缺乏了解.过分依赖仪器,只看打印数据,对异常结果未作全面分析,百目发出检验报告.使检验质量有所下降。
1.2 有的检验人员对先进仪器的性能尚未掌握,就上机操作.由于不会分析白细胞直方图,也不了解异常报警的含义,对于是否需要显微镜检查,不能作出正确判断,常造成漏检。
1.3 有少数实验室自从使用血液分析仪后,只要医生未注明,不再做显微镜检查,仅凭血液分析仪发出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报告.从而造成漏诊或误诊。最常见的漏诊和误诊是仪器报告中问细胞增多,镜检为白血病细胞;仪器报告淋巴细胞增多,镜检为大量幼红细胞;仪器报告中性粒细胞增多,镜检为大量嗜酸性粒细胞;仪器报告小白细胞(w —SCR)增加,镜检为异型淋巴细胞等。也有的漏检疟原虫。
1.4 有些厂家或销售公司的产品介绍.使用了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宣传词句.如血液分析仪可“减低人工分类的工作量”等,造成了检验人员忽视血常规的形态学观察。当前,血常规检验忽视形态学观察的现象,已引起临床医生、检验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普遍关注。漏检或误诊,既增加了患者不必要的其它检验费用,又会延长患者诊断和治疗,应引起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检验学会和检验中心的高度重视,尽快研究对策,妥善勰决。
2 关于加强血常规检验形态学观察的几点建议
2.1 加强实验室管理:随着高新技术在检验科的应用,临床实验室的管理更应加强。各单位在购进血液分析仪后,科室领导不仅要对仪器有充分了解,而且对临床需求情况也要熟知 要选派高素质的检验人员去使用和维护,而且要制定必要的守则,守则中应包括血常规检验一定要推血涂片,需要时染色镜检等内容。防止由于忽视形态学观察而造成漏检或误诊,给临床诊断工作带来不良影响。
2.2 培训上岗:各种规格的血液分析仪迅速在国内普及后,加强操作人员的上岗培训,越来越显得重要。上岗前培训可使先进仪器能够正确使用,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上岗前培训可使贵重仪器充分发挥所有功能,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参考数据,避负资产浪费;上岗前培训也可加强对仪器的维护,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为单位提供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岗培训可采用医学影象学科大型医疗设备上岗培训的办法,由各省、市检验学会组织。培训方法采用自学、专家辅导、严格考试的方法。由中华医学会发培训证书。今后凭培训证使用血液分析仪。

------分隔线----------------------------
赞助商链接
推荐内容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