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检验 生化检验 免疫检验微生物类 血液检验 输血管理
返回首页

血培养标本采集及常规处理流程

时间:2012-06-21 22:28来源:幸福检验 整理 点击:
 血培养是把静脉穿刺获得的血液接种到一个或多个培养瓶或培养管中,用来发现、识别细菌或其它可培养分离的微生物(如大肠杆菌、念珠菌属、霉菌属等),这些微生物存在于血液中形成菌血症或真菌菌血症。在病人的血液中检测出微生物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根据美国CLSI标准,采血次数、采血量、采血时间以及培养瓶被称为是确保血培养最佳检出率的4把“密匙”。正确的采血次数、充足的采血量、适当的采血时间和含树脂的培养瓶对于血培养检测结果都至关重要。
 
(一)采血指征
对入院的危重病人未进行系统性抗生素治疗时,应及时进行血液培养,病人出现以下临床表现时可作为采集血培养的重要指征。
1.发热(>38℃)或低温(<36℃)、寒战;
2 .白细胞增多(>10×10^9/L,特别有“核左移”未成熟的或带状的白细胞增多)或粒细胞减少(成熟的多核白细胞<1×10^9/L)或血小板减少;
3.皮肤、粘膜出血;
4.昏迷、多器官衰竭;
5.血压降低、呼吸加快;或同时具备上述几种临床表现时应采集血培养。
在评估可疑新生儿败血症时,除发热或低温外,很少培养出细菌,应该增加尿液和脑脊液培养。肺炎链球菌与流感嗜血杆菌菌血症患儿(特别是2岁或2岁以下的幼儿)一般在门诊就诊,常伴有明显发热(>38.5℃)和白细胞增多(>20×10^9/L)。老年菌血症病人可能不发热或不低温,如伴有身体不适、肌痛或中风,可能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指征。
 
(二)采血时机
1.尽可能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对已经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人,最好在下次用药前采集;
3.在寒战和发热初起(体温刚刚开始升高)时采血可提高培养阳性率,一旦体温达到高峰,往往大部分细菌在血中已被清除了,培养阳性率自然就不高了。
3.怀疑血流感染时应尽早采血,不要强调体温超过39℃才抽血,而错过时机。
 
(三)消毒及血液采集程序
防止皮肤寄生菌或环境微生物引起的污染是血培养的关键问题。由污染菌引起的假阳性增加了病人抗生素的使用量。在理想的消毒条件下,仍有3%~5%血培养中混有污染菌,它们来源于皮肤(表皮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梭杆菌属、类白喉群)或环境(革兰阳性芽孢杆菌属、不动杆菌属),一次血培养生长革兰阳性芽孢杆菌属、棒状杆菌属、痤疮丙酸杆菌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标本一般视为污染。所以血培养标本采集的无菌操作至关重要。
1.手卫生:洗手或手消毒。
2.准备血培养瓶:一般同时取需氧、厌氧两者血瓶,检查血培养瓶有无破损、保质期。
3.皮肤消毒:严格仔细消毒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皮肤污染。
采用3步消毒法即酒精-碘酒-酒精模式,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式消毒穿刺部位皮肤3遍,保证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无菌状态,防止皮肤寄生菌或环境引起的污染(消毒范围为5cm,每遍作用30秒,待干)。
4.消毒血瓶:用75%酒精消毒血培养瓶塞,酒精作用60秒,待干。
5.采血:持穿刺针按常规方法刺入静脉,另一头刺入相应血培养瓶内,利用瓶内真空抽取血标本,如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勿换针头直接注入血培养瓶。
如果不能满足推荐的采血量时,应首先满足需氧瓶;婴幼儿血培养一般只抽一瓶需氧瓶进行培养,无需常规做厌氧瓶。
------分隔线----------------------------
赞助商链接
推荐内容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