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 卫生科技 医学动态 政策法规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 页 > 医学新闻 > 检验医学 >

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新观点

时间:2012-08-31 20:32来源:中华消化杂志 点击: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中国目前有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其中慢性乙型肝炎( 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约2000万。超过30%的CHB患者可在15年内发展为肝硬化,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近1/4可在5年内进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而一旦进展至此阶段,5年生存率仅14%。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可进展为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lnoma,HCC),最终危及生命。

  目前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治疗原则是综合治疗,包括抗病毒、抗炎保肝和抗肝纤维化,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自1 999年拉米夫定上市以来,对CHB以及CHB相关疾病包括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有了新的认识和转变。

  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提示,通过抗病毒治疗可减轻肝脏炎性反应和纤维化,延缓疾病进展,最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对于CHB抗病毒治疗的管理,国际上已有多个指南,而针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却仍是临床上的一个热点和难点。现根据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进展,阐述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一些新观点。

  一、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目标和治疗终点

  来自中国台湾的REVEAL( Risk Evaluation of Viral Load Elevation and Associated Liver Disease/Cancer-inHBV)研究证实,HBV DNA水平与肝硬化进展显著相关。这项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对3582例未经治疗的CHB患者进行长达11年的随访,结果显示,基线HBV

  DNA<300拷贝/ml的患者累计肝硬化发生率为4.5%,而基线HBV DNA>1×10^6拷贝/ml的患者则高达36.2%(P<0.01)。对基线特征进行校正后发现,高病毒载量是发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独立危险因子。

  世界各大指南包括美国肝病学会( American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 AASLD)指南、欧洲肝病学会(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EASL)指南、亚太肝病学会(Asian-Pacific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Liver, APASL)指南和中国2010年版指南,均在CHB抗病毒治疗的目标上达成了共识,在中国2010年版指南中被定义为,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HBV,减轻肝细胞炎性反应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肝硬化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对于已进展至肝硬化的患者,无论是代偿期还是失代偿期,抗病毒治疗只能延缓肝功能失代偿和HCC的发生,并不能改变终末期肝硬化的最终结局。

  中国2010年版指南指出,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其治疗目标是延缓和降低肝功能失代偿和HCC的发生。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其治疗目标是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以延缓或减少对肝移植的需求。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普遍具有病程长、经治患者比例大、准种复杂度高、耐药风险高的特点,临床上此类患者的治疗决策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长期治疗、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组织学、降低耐药发生率、提高安全性及患者耐受性等。

  目前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指征,各国指南存在分歧,主要在于病毒载量的界值。对于代偿期肝硬化,2008年APASL指南认为HBV DNA> 2000 IU/ml,2009年AASLD指南认为HBV DNA>2000 IU/ml或HBV DNA<2000 IU/ml但ALT升高者应治疗,而2009年EASL指南认为只要检测出HBV DNA就应治疗。中国2010年版指南认为,无论ALT正常或升高,HBeAg阳性者HBV DNA≥1×10^4拷贝/ml,HBeAg阴性者HBVDNA≥1×10^3拷贝/ml,均应抗病毒治疗。对于失代偿期肝硬化,各国指南的建议基本一致:只要HBV DNA可检测出,即使病毒载量很低,也应治疗。

  在治疗终点方面,各指南的定义略有不同。2009年AASLD指南中明确提出,代偿期肝硬化应接受长期治疗,但HBeAg阳性患者在HBeAg血清学转换且完成了6个月的巩固治疗,HBeAg阴性患者在确定HBsAg被清除后,可能可以停药;失代偿期肝硬化推荐终生治疗。

------分隔线----------------------------
赞助商链接
推荐内容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