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 LAM是胞嘧啶核苷类似物,口服生物利用度为85%。在治疗剂量下,对机体正常细胞的有丝分裂无任何影响,对线粒体DNA的合成也无抑制作用,具有极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大量临床实践表明,LAM在慢性乙型肝炎、重型肝炎、母婴传播的阻断、肝移植,以及HBV相关性肾炎方面均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8]。随着LAM的广泛应用,其不良事件也日渐显露。多中心研究表明,长期使用LAM易发生YMDD变异而出现患者病情反复。文献报道[9,10],临床应用1、2、3、4年后,HBV变异率分别为14%、38%、49%、66%而严重制约其长期使用。但就目前临床而言,因口服方便、价格适中、作用迅速,LAM仍不失作为一线抗HBV的药物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2.2.2 阿得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V) ADV是第二个在我国上市的核苷类似物类,是腺嘌呤腺苷类似物,口服生物利用度为59%。作用机制是其二磷酸盐和机体内脱氧三磷酸腺苷(dATP)竞争与HBV-DNA结合而抑制HBV聚合酶的活性。文献报道ADV抗HBV治疗,其疗效在应用1、2、3年,HBV-DNA阴转率分别为28%、45%和56%,而3年耐药发生率为0、3%和5.9%[11]。此外,更多的研究则侧重于LAM引起的YMDD变异株的治疗[12,13],也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ADV不足:应答缓慢,易诱发、加重肾功损害,用药期间需检测肌酐和血磷。
2.2.3 恩替卡韦(entecavir,ETV) ETV是鸟嘌呤类似物,能较强抑制HBV-DNA的多聚酶,作用于HBV复制的起始部和链的延长。生物利用度为99%,对肝脏重度损伤的患者无需调节剂量,抑制HBV-DNA优于LAM和ADV。对LAM产生的变异株也同样有效[14]。对应用ETV初治患者,2年耐药发生率为0,但治疗LAM耐药患者,其2年耐药率为9%。
2.2.4 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 LdT是一种新型的β左旋胸腺嘧啶类似物,对HBV复制有强大的抑制作用[15],优于LAM,耐药基因突变率也低于LAM。对人类DNA多聚酶无影响,对哺乳动物无细胞毒反应,故耐受良好。该药2007年4月份才在我国正式上市,目前国内尚缺乏相关的临床研究资料。
2.2.5 克拉夫定(clevudine,L-FMAU) L-FMAU是左旋氟甲脲嘧啶核苷类似物,是人类胸苷激酶和脱氧胞苷激酶的底物。口服生物利用度为97%。Ⅱ期临床试验资料显示,L-FMAU抗HBV显著,但对LAM产生的耐药变异株无效[16]。目前Ⅲ期临床试验正在实施中。
2.2.6 替诺福韦(tenofovir,TNV) TNV是单磷酸核苷类似物,作用机制与ADV相类似,其二磷酸盐通过与dATP竞争而抑制HBV聚合酶的活性,终止HBV链的延长。资料表明,TNV是广谱抗病毒剂,对HIV、HBV,以及LAM产生的耐药株均有显著抑制作用[17]。目前Ⅲ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2.2.7 恩曲他滨(emtricitabine,FTC) FTC为新型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以于2003年在美国获准上市用于HIV治疗。文献显示,FTC对HIV、HBV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目前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中。
2.2.8 普拉德福韦(pradefovir,PDV) PDV是经细胞色素P450活化,Ⅰ期临床试验资料显示,PDV较ADV有更强的抗HBV作用,更低的肾毒性。目前正在进行Ⅱ期临床试验。
3 中医中药抗HBV类制剂
中医中药抗HBV是我国的特色治疗,临床报道较多,但主要集中在苦参抗HBV的治疗[18,19]。苦参碱(素)是中药苦参的提取物,文献报道苦参碱(素)具有抗HBV作用,部分文献虽进行了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19],其结论并未取得中华医学会相关分会的认可[20]。就目前而言,中医中药抗HBV也是一个发展方向,但尚需更大样本、更权威的医疗机构进行等深层次的研究。
4 展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