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输血反应判定 为确保结果的可靠性,本文统计受血者的所有资料,均由输血科的工作人员定时(8 d~10 d)到病房查看病情记录或询问受血者。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和出现皮疹为主,判断标准如下。发热:体温比输血前升高大于1 ℃以上,伴有畏寒、寒战等症状;过敏:输入悬浮红细胞后出现局部或全身皮疹,通过抗过敏治疗后消退;其他:过敏性休克、胸痛、骨痛、血尿等全身症状,结合临床病情分析,研究是否与输血有关,若有上述其中一项者可以判定为输血反应。 2 结果 未复温与复温的悬浮红细胞输注后发生输血反应的比较见表1。表1:在不同条件下发生输血反应的比较血液品种(略)从表1中可以看出,未经复温的悬浮红细胞输注后的反应明显大于复温后的悬浮红细胞,且发热基本上都超过38 ℃;更容易出现皮疹。 3 讨论 成分输血已广泛用于临床,成分输血比例高低已作为衡量临床医疗水平的标志之一,国家卫生部将成分输血比例列为评审等级医院的指标之一,三甲医院要求达到70%以上。红细胞输注的治疗效果优于全血,不良反应少,去除白细胞后输注不良反应更少。全血含有血液的全部成分和抗凝剂,但全血并不全,血液一旦离开血管就开始变化,库存血液保存期越长,变化越大,如血小板、白细胞在短时间内,其活性就开始下降,其功能逐渐减弱。但是他们对可能产生不良反应的有害物质并没有丧失。白细胞、血小板抗原、失去功能的白细胞、血小板凝聚物等,这些有害物质是输血反应的根源,近几年发达国家将去白细胞输血作为制度已普遍展开[2],用质量好的去白细胞滤器过滤可去除血液中99.9%以上白细胞,可大大减少输血不良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是临床最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3]。观察结果显示:37 ℃恒温水浴复温5 min的悬浮红细胞组出现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为3.31%,反应程度较轻;而未复温组的悬浮红细胞出现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出复温组一倍以上(6.96%),反应程度也较重。对手术中有大量出血或低温敏感的特殊患者,如果需要输注悬浮红细胞的时候更要提前进行复温处理,以减少库存血低温对患者的影响[4]。经过观察比较结果显示:悬浮红细胞在37 ℃恒温水浴5 min复温后于4 h内输注可有效地降低输血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杨天拯,杨成民,田兆嵩,等.临床输血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150167. [2] 夏代全,张国珍,黄尤奎,等.重庆市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现状调查报告[J].重庆医学,2003,32(5):603. [3] 王学谦.输血不良反应的几种类型及其机制[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0,23:215. [4] 江朝富,崔徐江,汪传喜,等.现代成分输血与临床[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15. 深圳市龙岗区血站,广东 深圳 518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