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检验学 临床血液学 生化检验学 免疫检验学 微生物检验输血与临床
返回首页

为何要提倡成分输血(3)

时间:2010-09-12 14:18来源:幸福检验 xf366.com 点击:

成分输血的目的和原则

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基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各种高新技术不断向输血领域渗透,都推动着输血医学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临床输血也不例外。其进展主要表现在从输全血发展到成分输血;替补性输血发展到治疗性输血;异体输血发展到自体输血。随着成分输血临床经验的日益丰富,各种血液成分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NextPage]成分输血的目的

补充血容量:可以输用各类血浆制品,如新鲜血浆、新鲜冰冻血浆、白蛋白及代血浆。

补充携氧能力:可以输用浓缩红细胞、少白细胞的红细胞、洗涤红细胞、解冻红细胞等。

补充凝血因子,纠正出血:可以输用浓缩血小板、富含血小板血浆、新鲜血浆、浓缩第Ⅷ因子、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复合物等。

纠正免疫机能不全,提高机体抵抗力:可以输用浓缩白细胞、转移因子、干扰素、丙种球蛋白等。

血液成分输血与输全血不同,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选择适宜的成分,并且只有成分输血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剂量。

成分输血的原则

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由于失血、血细胞破坏增加或造血功能障碍都可能需要输血,输血的数量和种类取决于输用成分血的寿命,取决于病情需要,决不可千篇一律都输全血。由于输血有不可预测的并发症,所以对可输可不输的疾病,坚决不输。禁止输“安慰血”。

适合输成分血的病人,决不给全血。临床80%的输血病人是需要某种血液成分,而不适合输全血。

各种成分血的输注计量要符合标准治疗剂量,一次要给足,才能达到预期疗效。
急性失血病人的成分输血

外伤或手术均可引起急性失血,而急性失血未必都要输血。即使有输血指征,也不一定要输全血。正常人的血容量约为75ml/Kg,急性失血少于血容量的15%一般无休克症状;急性失血达血容量的20--30%可出现早期休克症状;急性失血超过血容量的30%将会出现明显的休克症状,表现为血压降低、脉搏细速、皮肤湿冷、呼吸明显增快、尿量减少;若短期内失血超过血容量的40%,上述休克症状进一步加重并出现无尿、嗜睡,甚至昏迷;如继续失血,有心脏停搏的危险,对生命构成威胁。

慢性贫血病人的成分输血

贫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由许多不同原因或疾病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慢性贫血病人一般无需紧急输血,很多情况下对原发病的治疗比单纯纠正贫血更重要,应积极寻求贫血的原因,针对病因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疗。输血治“标”不治“本”,能不输者尽量不输,如必需输血,只能输注红细胞,并将输注血量和次数减小到最低限度。因长期输血会引起许多不良反应(如同种免疫反应,经输血传播的疾病以及输血原则和输血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NextPage]

成分输血的发展

 成分输血是现代化输血的方向,是输血现代化的标志之一:自从1818年英国生理学家兼妇产科医生Blundell第一个将人的血液输给严重出血的产妇后,输血在临床上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救治了大量患者。传统的输血方法是不管患者丢失的是什么血液成分都输注全血。随着血液免疫学的深入研究和输血学的临床实践,对于输用全血所产生的弊端,已越来越深刻地被人们所认识。目前,医学界已将成分输血临床应用比率视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医院掌握与运用现代医学技术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迟迟不能开展成分输血的国家、地区、单位被视为落后的象征。因此,成分输血是现代输血的方向,是输血现代化的标志之一。

------分隔线----------------------------
赞助商链接
推荐内容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