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新生儿期:患各种肝病时AFP均可增高,包括心力衰竭引起的被动性肝脏充血、胆管闭锁新生儿肝炎等,但对鉴别诊断意义不大。 (3) 儿童期:AFP增高主要见于肝细胞肝癌、肝母细胞瘤、畸胎瘤等,其他疾病如病毒性肝炎可暂时升高,遗传性酪氨酸代谢症伴慢性肝病、毛细管扩张失调症及囊性纤维化中AFP可增高(但在其他类型的先天性肝病及免疫缺陷病中AFP病不增高),临床系统的测定AFP对这些疾病治疗效果的随访很有意义。 (4) 成人: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是一种有价值的测定,阳性率达95%以上,并与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发病时间、诊断后的生存率等有关。在急性肝炎时可暂时增高,肝硬化是变化不显著,其他如恶性淋巴肉芽肿、Wilm氏瘤、内胚窦瘤、畸胎瘤等AFP增高。 2.癌胚抗原(CEA)测定: LIA正常值:<2.5ng/ml 临床应用:(1)恶性肿瘤:特别是消化道恶性肿瘤,血清CEA值增高有较高的阳性率,其中以结肠癌阳性率最高(74%),肺癌次之(63%),食道癌及胃癌在次之(42%及37%),且与癌肿组织中CEA的含量呈正相关,同时与肿瘤浸润程度有关,随着肿瘤浸润深度的增加,血中CEA含量亦增高。胰腺癌、乳腺癌及卵巢癌在血中亦可检测到有较高的CEA值。胸水、腹水中也可检测到CEA,在某种程度上检出的阳性率超过血中CEA的阳性率。 (2)疑诊病人动态观察:吸烟的正常人和良性肿瘤也可见CEA增高,与恶性肿瘤阳性重叠,这种情况应每隔1-2周复查血中CEA浓度,若血中CEA浓度逐渐增高或保持高水平,则有恶性肿瘤的可能。 (3)疗效观察:血中CEA高水平的恶性肿瘤病人经手术或化疗或二者联合治疗后,一般应每6周复查CEA,若血中CEA值降至正常,表明肿瘤切除比较彻底或肿瘤对化疗敏感,提示预后良好,若CEA维持高水平,提示治疗失败。 (4) 随访观察:CEA阳性的病人经治疗后,应定期复查以观察血中CEA的动态变化。手术患者从第6-7周起,在以后3年内每3-4个月复查一次,如发现CEA超过正常范围,则每隔1-2月再复查一次,若CEA值持续升高及提示复发或转移。曾有报道在临床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征象之前9-12个月,血中CEA测定即已预示出。对治疗前CEA正常的病人,治疗后也应定期复查,虽然血中CEA含量正常,但不一定说明病情稳定,而血中CEA含量增高则多提示肿瘤复发或转移。 (5) 预后判断:大量的病例资料分析表明,无论癌肿属于早晚期,血中CEA水平正常的病人治疗后存活率比CEA值高的长,两者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对那些肿瘤组织不产生CEA的患者则意义不大。 3.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测定: 正常参考值:<4.0ng/ml. PSA在正常情况下血清中含量甚微,前列腺癌患者升高明显,阳性率为78%,其中A期69%、B期70%、C期70%、D期82%;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血清也可升高。前列腺癌较其他良性前列腺疾病的PSA浓度明显升高,三木诚等报道。90.9%未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3.0ng/ml,最高可达1107ng/ml,前列腺癌患者经有效治疗后,血清PSA值降低,复发时PSA又重新升高。 PSA对前列腺癌的敏感性比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高,但特异性比PAP差。因此,目前认为PAP是诊断前列腺癌的理想指标,若同时检测PSA则更能提高期诊断率,并对前列腺癌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具有鉴别诊断意义。 4.糖类抗原CA15-3(乳癌标)测定: 正常值血清浓度是:5.7-28.4U/ml,平均27.6U/ml,正常上限为28U/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