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明:
1、血液流变学介于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血液流变学是主要研究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规律,血液中有形成分(细胞)的变形性和无形成分(血浆)的流动性对血液流动的影响,以及血管和心脏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医学技术,其中一些资料尚未齐全,有待补足。
2、血液流变学测定的方法是一种物理学方法,其中一些参数可能会与用其他方法测定的参数有出入,检查流变学时以流变学的测定结果为准。
3、在测定流变学时最好加做血脂(主要是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因这两项对流变学影响很大。
4、可用于血液流变学检查的疾病
( 一)、 血管性疾病
1 高血压,
2 脑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脑出血),
3 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
4 周围血管病(下肢深静脉血栓,脉管炎,眼视网膜血管病等)。
(二 )、代谢性疾病
1 糖尿病,
2 高脂蛋白血症,
3 高纤维蛋白血症,
4 高球蛋白血症。
(三) 、血液病
1 原发性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2 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3 白血病,
4 多发性骨髓瘤。
(四)、 其他
1 休克,脏器衰竭,器官移植,慢性肝炎,肺心病,抑郁性精神病。
2 中医范围中的血瘀症等。
二、测定时间:每周一至周五,用肝素钠抗疑管采血,标本量不得低于4毫升。
三、临床意义:
1,全血粘度:
在低切变率时,血液形成红细胞聚集体,红细胞聚集体越多,红细胞聚集越强,血液粘度越高,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值,可以反映红细胞的聚集程度。高 切变率下可反映红细胞的变形程度,高切粘度高,红细胞变形性差; 高切粘度低,红细胞变形性好。中切粘度值为低切到高切粘 度变化的 过渡点,其临床意义不十分明显。 全血粘度测定对判别、诊断有一定意义。真性红细胞 增多症、肺 原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高山病、烧伤、脱水 均可使红细胞压积增加、使全血粘度升高。冠心病、缺血性中风、急性心肌梗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创 伤等使红细胞聚集性增 加而使全血粘度升高。镰状红细胞病、球形红细胞病症、酸中毒、缺氧等使 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全血粘度升高。而 各种贫血、尿毒症、肝硬化腹水、晚期肿瘤、急性白血病、妇女妊娠期则全血粘度降低。
什么是全血高切、中切、低切粘度?
当切变率在200/s时的全血粘度为高切粘度:当切变率在30/s时的全血粘度称中切 粘度: 当切变率在3/s时的全血粘度称低切粘度。
2,血浆粘度
血浆粘度的特点是不随着切变率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常数,是 影响全血粘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血浆粘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血浆蛋 白,尤其是纤维蛋白浓度。
测定血浆粘度什么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肿瘤、风湿、结核、感染、放射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此外,也可见于 高热、大
量出汗、腹泻、烧伤、糖尿病、高脂血症、部分尿毒症。
降低:过量补液,肝、肾、心脏或不明原因引起的浮肿,肾病,长期营养不良均可 降低。
3,全血还原粘度
在血流变学中,还原粘度是一个标准化指标,指全血粘度与血细胞容积浓度之比含意是当细胞容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这样使 血液粘度都校正到相同血细胞容积浓度的基础上,以利于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