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检验 生化检验 免疫检验 微生物类血液检验 输血管理
返回首页

中性粒细胞生物化学特点

时间:2010-04-23 19:43来源:收集整理 点击:

(1)中性粒细胞的颗粒结构  含有三种颗粒、分泌泡及溶酶体。
 1)嗜天青颗粒:又称初级颗粒,在早幼粒细胞中数量最多,颗粒中含有髓过氧化物酶、溶菌酶及较多的水解酶。
2)特异颗粒:又称次级颗粒,其中含有乳铁蛋白、溶菌酶等,颗粒膜上有多种CD抗原和受体,如:CD15、CD66、CD67、CD11b、CD18及细胞色素b、层黏连蛋白R、玻连蛋白R 、趋化三肽受体(FMLP R)等。
3)白明胶酶颗粒:含白明胶酶、溶菌酶。
4)分泌泡:其标志酶是碱性磷酸酶。
5)粒细胞的溶酶体:溶酶体内含60多种酸性水解酶。初级溶酶体与吞噬小体融合,即形成次级溶酶体。
(2)中性粒细胞质膜功能蛋白
1)趋化性受体:膜上有多种趋化性受体,如:高表达的两种IL-8受体、C5a受体、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LTB4受体,趋化三肽受体(FMLP R)是第一个被证明的中性粒细胞趋化性受体。
2)调理素受体:该受体包括免疫球蛋白IgG、IgA受体和补体分子C3受体。中性粒细胞能够识别经过它们调理的异常颗粒或免疫复合体。
 3)细胞因子受体:如PAF、G-CSF、GM-CSFI、IL-1、TNF等。
4)黏附性蛋白: CD11/CD18复合体,其是粒细胞表面极重要的功能蛋白,主要介导细胞-细胞及细胞-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其表达不足或缺乏可直接影响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和趋化作用。
5)G蛋白:通过G蛋白中性粒细胞介导了跨膜信号,在偶联中传递信息。
6)质膜的标志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5,-核苷酸酶等。
(3)粒细胞表面标记(CD抗原)
1)基本表达在粒细胞上的抗原有:CD16b和CD66。
2)以粒系为主的有:CD15和CD65。CD65是特异性髓系抗原,强表达在成熟粒细胞表面。
3)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都有较强表达的抗原是:CD13、CDw17、CD32、CD87、CD88、CD89、CDw92、CD93、CD156、CD157、CD163等。CD13在原粒细胞胞质中表达比膜早,在 AML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4)造血干细胞抗原有:CD34和CD99抗原,其中CD34抗原最重要,其表达在早期造血干、祖细胞表面;此外,还表达在约40%的AML和60%ALL中。
(4)粒细胞的生化代谢
1)DNA和与RNA:正常时,幼稚粒细胞与成熟粒细胞DNA的含量一致;白血病细胞的DMA含量通常比正常细胞高。
2)蛋白质代谢:粒细胞在其成熟过程中有许多功能蛋白的合成及储备,到其成熟阶段则完全丧失蛋白质合成能力。
3)核苷酸代谢:中性粒细胞具有完全合成嘧啶核苷酸的能力,但不能从头开始合成嘌呤核苷酸。溶酶体的释放导致核酸的降解。
4)糖代谢:中性粒细胞储存大量的肝糖原,中性粒细胞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糖酵解,为其吞噬功能提供能量。糖原从中幼粒细胞开始储存,随细胞成熟而逐渐增加。
5)环核苷酸代谢:中性粒细胞的环磷酸核苷(cAMP)是第二信使分子,也参与糖原磷酸化酶的激活。正常时,ATP由腺嘌呤环化酶催化而生成cAMP;磷酸二酯酶可催化cAMP的降解。
6)脂代谢:中性粒细胞含有脂质,其被激活时可依赖它们产生重要的信息传递介质(脂质介质),如PAF、LTC、PGG等。
7)Ca++代谢:在中性粒细胞被激活时,Ca++浓度可以增高,胞内Ca++浓度的增高可以提高中性粒细胞对各种刺激的反应。
 

------分隔线----------------------------
赞助商链接
推荐内容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