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血脂代谢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对冠心病急性事件(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和冠脉猝死)的发作起重要作用。近年来一系列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业已肯定,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是冠心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有效措施。有关测定项目日益增多,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测定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病流行病学与临床。测定血脂的目的是评估血脂水平对AS性疾病发生的危险程度,而不是用于AS性疾病(如冠心病)的诊断。但对于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蛋白血症,血脂测定则为必要的诊断指标。在血脂的认识上常存在一些误区,一些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常被忽视,往往会造成治疗上的错误应用,现总结如下:
一、血脂指标认识上易存在的误区
国外文献中普遍重视血脂异常(包括高TC、高LDL_C、低HDL_C高TG)与AS的关系。大量文献研究表明高TC者发生冠心病机率较多,但不是所有高TC者都发生冠心病临床事件。我国冠心病患者只有20%—30%病例出现TC明显增高的,大部分患者TC接近平均水平。对于冠心病来说,TC既不灵敏也不特异,只能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而是冠心病的诊断指标。事实上在冠心病诊断标准中并未将TC列入,其他血脂指标如LDL_C、apoB、HDL_C、apoAL、LP等大都可以反映脂代谢状态,也用作冠心病风险程度的估计,但都不是冠心病诊断指标。临床上习惯把生化检验项目当作诊断指标看待,不少临床研究论文中在评价一项新的血脂指标时,由于其平均值在冠心病与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上的差异,就轻率地说这项指标可以用作冠心病诊断,这是错误的。人群中有两种认识趋向,一些人过分计较血脂的变动,恐怕患了冠心病,错误地把高血脂当作冠心病的表现,而另一种人却对高脂血症不重视,疏忽大意。纠正这种认识上的偏见很有必要,因为危险因素不能当作诊断指标看待。只有树立正确的认识,才能做到血脂分析的合理应用,恰如其分的评价其应用价值。
二、对血脂危险水平的认识
TC低到什么水平才不会发生冠心病呢?现在多数人以为没有这种阈值,但通常以为TC150mg/dl是安全水平。我国人民TC水平较低,冠心病也比欧洲国家少得多。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_ATPII报告(1993)中TC以≤200mg/dl为合适水平,200∽239mg/dl为边缘性增高。≤240mg/dl为高TC血症,制定HDL_C≤35mg/dl为冠心病危险水平,≥60mg/dl作为“负危险”因素,但是以往美国人不重视高TG血症,所以治疗方案中没有涉及TG问题。欧美许多国家也都制定有类似的划分标准及干预指南。目前认为中国人血清TC的适合范围为≤5.20mmol/L(200mg/L),5.23∽5.69mmol/L(201∽219mg/dl)>边缘性增高。≥5.72mmol/L(220mg/dl)为高TC血症,TG的核试范围为≤1.70mmol/L(150mg/L),>1.7mmol/L(150mg/dl)为高TG血症;HDL-C>0.9mmol/L(35mg/dl)、LDL-C>3.46mmol/L(140mg/dl)均为冠心病危险水平。测量结果细微的误差就会产生本质的差别而将病人归于不同的治疗组。应该注意,血清胆固醇值的生物学变异比实验室误差更为明显。因此,不要把单次的测定值作为重要临床决策的依据。
三、对脂蛋白与载脂蛋白指标选择上的认识
美国NCEP-ATPII指定的项目是TC、HDL-C与TG测定,LDL-C值由Friedewald公式计算。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中所规定的也是这4项,在一般临床应用中这4项已经足够。血清中的脂蛋白主要有HDL、LDL、VLDL及LP(a),临床上可以选用分别代表这几种脂蛋白的实验项目。LP(a)测定的最大难点是在方法学上难于达到标准化。但它与其他血脂指标都无明显相关,是一项可以选用的独立变量。apoAl、apoB测定在冠心病危险的判别中与HDL-C、LDL-C测定价相近,一些报告认为apoAl优于HDL-C或HDL-C优于apoAl。实际上HDL_C反映HDL运载脂质的代谢状态,而apoAI测定技术不过关的情况下,还是首选HDL_D为宜。致AS作用极强的小而密LD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