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规定 科室管理质量控制 服务沟通
返回首页

临床生化分析过程之外的质量控制(2)

时间:2010-03-23 20:35来源:收集整理 点击:

2.2 标本采集不当造成溶血 溶血是临床生化检验中最常见的一种干扰和影响因素,其干扰机理有三种,一得血细胞高浓度组分逸出,使测定结果增高,如钾、镁、LDH、醛缩酶等;二是Hb对分光光度测定中吸光度的干扰,溶血能引起可见光谱的短波长处(300nm-500nm)测定吸光度明显增高,如溶血引起重氮单试剂法胆红素测定结果明显升高。三是细胞成分对化学反应的干扰,如Hb可竞争性地抑制胆红素与重氮试剂的偶氮反应,使J-G法胆红素测定结果偏低。
  溶血多由于采血步骤不规范,技术不熟练而导致,如抽血不顺利,抽血不下针头直接注入试管等。严重溶血标本原则上不能使用,应通知临床重新采血送检或者在报告单上注明"溶血"字样,提醒医生注意。
  血液放置时间过长 血液长时间放置会使葡萄糖、碳酸氢根测定结果降低,部分酶活性下降,AST、LDH活性、血钾增高,故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
  针对上述常见的错误,我们采取为临床护理人员制定标准采集、送检操作规程;定期为护理人员讲授采血基本知识;遇到问题及时与护理人员沟通分析原因等措施,为提高生化标本质量起到很好的作用。
 3 标本处理的质量控制 检验科收到临床标本后,应尽快低速离心分离血浆/血清进行测定。45℃水浴10min,再3000r/min离心5min,即可使血清LDH、K+显著升高。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应用,使随即生化测定成为可能,但对因特别情况不能马上分析测定的标本,应分离血浆/血清,加塞4℃下保存。
对血液标本外观的观察是判断标本质量最直观的方法,血浆/血清标本异常外观有脂浊、溶血一样,是引起测定误差的常见因素,胆红素的颜色对反应结果为黄色和红色化合物的比色分析有正向干扰,此可用样品空白或动力学法和双试剂消除。另外,胆红素不稳定,在碱性环境或强光线照射下,转变成胆绿素、胆褐色素而褪色,如用碱性苦味酸法测定肌酐时,黄疸标本经常会出现测定结果为负值,此时上述方法无法去除干扰。另外胆红素还有还原性,对Trinder反应有负干扰,如氧化酶法测定葡萄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等。消除此类干扰有待方法改进。其它外观,如血细胞部分小于30%,且能排除贫血或血清颜色过浅,应考虑是否在输液的一侧抽血。服用某些药物(如土霉素、四环素、核黄素等)会使血液呈黄色。发现上述异常外观,应及时排查原因,分析可能对测定和结果的影响,必要时重新采集标本。
  许多自动生化分析仪可用原始管进行分析测定,其优点是可避免标本分离转移时搞错和防止交叉污染影响测定结果,但在放置标本时要认真核对编号,防止位置错误。另外,在用血清测定时要仔细观察血清层是否有纤维蛋白凝块以及血清层高度,血凝块和血清层过少(小于5mm)吸入血细胞会引起加样不足,有些仪器对之不报警,会导致测定结果错误。
 4 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4.1 认真审核测定结果 生化分析的自动化,一方面减少了填写检验报告的误差,另一方面增加了对测定结果进行审核的要求,许多自动生化分析仪提供的中文报告软件具有对测定结果的审核功能,认真仔细地对每个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和审核是发出正确检验报告的重要环节。审核结果主要是对异常结果的分析取舍,假性结果、酶类多项增高个别降低接近零值,往往提示酶活力过高导致酶反应底物耗尽,应检查反应进程曲线加以判断;葡萄糖、碳酸氢根过低,同时钾离子过高,往往是标本未经分离放置时间过长所致;LDH、AST、总蛋白升高,ALT或高不明显,GG、胆红素下降,往往提示标本严重溶血;过低值、负值的肌酐、尿酸结果往往提示黄疸血清标本;多项分析结果过低,往往提示标本稀释或由于标本中有纤维蛋白凝块、吸样针部分堵塞加样不足所致。对上述异常结果,要认真分析复查,必要时与临床取得联系,重新采血送检。另外,对于经常检查的病员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储存和查询功能,对比前后的测试结果,对某些急诊检验项目,如血钾、血糖、血钙等,遇到特别异常结果要与临床医师及时取得联系,以便对病员的紧急处置。检验工作者应能对一些常见的异常检验结果作出合理解释,这就要求具备一定的临床基础知识。血液标本测定完毕,应在室温至少保留48h,以备临床医师对检查结果有疑惑的复查核对之用,这对寻找检验结果出错原因很有好处。
------分隔线----------------------------
赞助商链接
推荐内容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