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10月15日专电(记者刘卫宏)15日是世界卫生组织于2005年倡导设立的“全球洗手日”。专家介绍,手是传播媒介,上面有很多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儿童喜欢乱动乱摸,尤其要培养良好的洗手习惯并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以免疾病入侵。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门诊部主任熊菀教授介绍,手是传播媒介,接触面非常广,病原体借助手的传播可以引起各个器官的感染性疾病,比如小孩用手揉眼睛、摸鼻子、耳朵以及接触生殖器等,可能引起结膜炎、鼻炎、外耳道炎、外阴炎等。
熊菀教授说,儿童最容易因为手部接触病菌而发生疾病,因此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并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她介绍,良好的洗手习惯是指以下几种情况需要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归家后,接触钱币后,做完运动、游戏后,到了公共场所后,吃东西前,接触过血液、泪液、鼻涕、痰液和口水后,做完扫除工作后,接触别人后,接触宠物后等。
熊菀教授特别提醒,一定要用流水洗手,洗手时可以用清洁剂,肥皂、香皂、洗手液等差别不大。此外,消毒湿纸巾不能取代洗手,擦手毛巾不宜多人共用。
她介绍,正确的洗手方法需要讲究湿、搓、冲、捧、擦。湿,是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包括手腕、手掌和手指,均要充分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搓,要用手心、手背、指缝相对搓揉20秒,并交换进行。冲,是用清水将双手彻底冲洗干净。捧,是捧一点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后再关闭水龙头,或用擦手纸包住水龙头关闭水龙头。擦,是用干净的毛巾、纸巾把手擦干或用烘干机烘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