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 卫生科技 医学动态政策法规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 页 > 医学新闻 > 政策法规 >

疯涨下中药材如何保质保量 专家建议建立专卖制度

时间:2010-12-27 19:16来源:解放日报 点击:

   常见中药金银花,由六角几分涨到六元多,目前至少有120多种中药饮片因原料价格疯涨而停产或减产。廉价中药饮片或中成药在市场上断档,令许多医生和中医药专家忧心忡忡,他们更担心的是,原来隐潜于“水面”下的中药材质量问题,会随着涨价暴露无遗。  

 
  在一片涨价声中,中药材如何保质保量,关乎整个中医的命脉。多位专家表示,改变中药材市场无序状态,要靠政府调控干预,建议中药专卖制度,从用药源头的严格规范和管理上确保药品安全。 
 
  药价倒挂,药材公司停产 
 
  在沪上几家中药店,记者看到,三七、天麻等中药饮片价格均有明显上涨。在医保定点药店,某上海品牌的清热解毒颗粒几乎不见踪影。药剂师表示,一些廉价中成药断货已有一段时间。 
 
  中药断货,根在药价“倒挂”。原材料随市涨价,而成药受药品目录价格限制,药材公司不愿赔钱赚吆喝,自然停产或减产。据农工党成员、淮海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张戬反映,近10年来,中药材基本上是每年在梅雨季前后各调价一次,调价往往意味着涨价。最近一次调价涉及148个品种,平均上调15%。但调价后仍有200多个品种进价和售价倒挂,导致临床上用药品种的减少。 
 
  张戬认为,随着中药材价格不断攀升,中成药价格不久可能也将步入涨价通道。这种情况给病人的经济负担带来不少压力,也影响中药的广泛使用。 
 
  质量问题或将暴露 
 
  中药材涨价,不少人提出与游资介入炒作有关。然而为何会被炒作?问题直指中药材种植、流通中的无序状态。市政协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各家学说教研室主任朱邦贤提出,中药材在被药材商收购之前,是作为 “农产品”种植的,因此它可以轻易地像大蒜、黄豆一样,遭遇游资炒作。 
 
  问题还不止于此。中药材以农产品范畴来生产,不仅有效成分无法保障,还会涉及农药残留、添加剂等问题。这也是许多人抱怨现在的中药“药效越来越差”的原因之一。朱邦贤举例说,比如中药白头翁,各地有20几种,只有两种能有效治疗阿米巴痢疾,还有一些是误作“白头翁”的翻白草、秋鼠曲草,均无有效成分,但这些都曾出现在中药材市场上。而作为“农产品”,中药的有效成分、分类标准等都在管理范围内。 
 
------分隔线----------------------------
赞助商链接
推荐内容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