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内幕》一书披露了伊利“号外”行动的计划内容,如实施背景:蒙牛动作频繁,如“神五”飞天之际获“航天员专用奶”称号、成为央视广告标王、牛根生成为央视2003年度中国经济人物候选人等,要整合资源对蒙牛进行系统、全面的压控;实施目的:“打击”蒙牛的企业诚信度,“压制”蒙牛凶猛的公关动作及市场发展,拖延其上市时间,等等;实施计划:通过第三方(专家)的声音达到打击对手之目的;文章标题:“蒙牛怎么了?”“蒙牛:飞得高,摔得恨,只要速度,不要诚信”;费用总计:444.3万元。 蒙牛:还掌握着更多证据 “未晚”案侦破后,并未移交检察机关,也未在媒体上公开。《蒙牛内幕》称,警方当时做出三点决定:让伊利公开道歉,赔偿损失6000万元,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警方征求蒙牛意见时,牛根生说,人人都有面子,西部乳业品牌是个更大的面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公开道歉的事免了;6000万元也不用赔;但第三项必须坚持,下不为例。 蒙牛称,“未晚事件”当时由伊利液态奶主要负责人潘主谋、操作,事发后,时任伊利董事长郑俊怀保过他,后来,郑和他产生矛盾,曾拿着有关材料控告过他。“未晚事件”一案至今未撤,仍悬在那里,等待处理。潘即伊利现任董事长潘刚。 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宣教处副处长张建宏称,此案仍在该局经侦大队,但此案的负责人正在外地出差,无法提供更多情况。 这桩陈年旧案被蒙牛翻出后,伊利并未积极应对。昨日,南都记者以电话、短信方式多次联系伊利公共事务部负责人苏玉峰,均未有回音。 蒙牛网络媒体经理纪小东说,就“未晚事件”一案,蒙牛还掌握着更多证据,发给媒体的只是一小部分。之后是否公布更多证据,要视伊利的反应来定。 蒙牛与伊利暗战不断,如为竞争2008年奥运会赞助商资格,两家打得不可开交,最后伊利胜出。蒙牛事后抱怨,伊利使用阴招,本来双方经当地政府调停约定一起退出竞争,但伊利毁约。对此说法,伊利则坚决否认。 2007年,蒙牛广泛宣传说,“国家统计局中国行业企业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蒙牛酸奶、冰淇淋、液态奶销售“三冠王”,伊利则发表声明,质疑这个称号的准确性、权威性、公正性。 6次行动5次有果 “未晚”所定6次行动方案,5次如期实现,1次未能完成,每次行动后,会对公关效果进行评估。 2003年,给蒙牛供奶的辽宁铁岭的奶贩子捐款潜逃,欠下奶农奶款280多万元。伊利与“未晚”得知消息后,迅速决定实施“雷霆”行动。蒙牛提供给南都记者的“雷霆”行动公关传播效果评估报告显示,“未晚”组织媒体记者前往当地采访,“蒙牛奶贩蒙走奶农200万”、“蒙牛欠款何时还”等报道陆续见诸报端,“通过该项目对蒙牛的打压,直接或间接转移了部分奶农对蒙牛的原奶供应,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同时,打击文章在各媒体,尤其是东北各主流媒体上的广泛传播,对蒙牛的市场拓展及品牌建设起到了一定的削减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