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水大战此起彼伏 伊利、蒙牛……谁是中国乳制品行业老大?从奶制品销量到纳税额之争,中国乳业曾多次爆发"老大"席位之争。 2007年3月,蒙牛和伊利恩怨再起。蒙牛发布的一则荣获乳业"三冠王"的消息,再次引发行业口水大战。 根据蒙牛提供的资料显示,蒙牛在2006年获得了酸奶、冰淇淋、液态奶"三冠王".消息甫出,引起了老对手伊利集团的不满,伊利方面随即发布声明,质疑数据的准确性、权威性。 蒙牛"三冠王"的依据出自"国家统计局中国行业企业信息中心".根据该中心在"全国市场销量领先品牌信息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蒙牛集团在2006年再度蝉联液态奶全国销量冠军,并在冰淇淋市场上夺魁,而2003年才进入市场的蒙牛酸奶,也首次登上了销量冠军宝座。蒙牛成为中国乳业首个"三冠王". 伊利集团发布声明表示,已与国家统计局进行了联系,且国家统计局已明确告知伊利集团,从未发布过此类调查结果,并开始着手调查此事。伊利集团在声明中称:"国家统计局中国行业企业信息中心"身份存疑,调查数据、评选标准不明,伊利集团明确质疑该中心发布数据的准确性、公正性和权威性。伊利方面认为,中国乳业行业公认的三巨头伊利、光明、蒙牛,均是上市公司,关于中国乳业2006年度的发展情况,应根据各公司最为真实的财务数据为依据。 联袂上演"罗生门" 2010年,伊利、蒙牛两大乳业巨头联袂上演"罗生门"事件,一个网帖说"蒙牛炮制了圣元奶粉性早熟事件",另一个网帖说"是伊利炮制了此次的蒙牛事件",如此跌宕起伏的剧情,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桥段,让民众再一次将关注的目光投给了奶粉界。 在这场战役中,并没有哪一方占据了绝对优势。虽然两家企业都各有支持方,但更多"围观"事态的网民都保持中立态度,只能等待真相揭晓,"明摆着,不是这个撒谎,就是另一个撒谎". ●不容忽视的现状 乳业恶斗没有赢家 多名业内人士说,乳品行业近十年几乎没有摆脱过负面形象。2006年,"有抗奶"将停。2009年,液态还原奶彻底被禁。此外,还有"毒奶粉"、"碘超标"事件等。"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尚未完全落幕,"奶粉导致性早熟事件"又已经甚嚣尘上。尽管圣元奶粉的"早熟门"事件,已经由政府部门出面澄清,但普通市民对乳品行业已经越来越没有信心。 有乳业专家指出,中国乳品行业近十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其中一方面是得益于企业的营销手法。乳品企业刚开始采用概念营销、事件营销等手法时,对于开拓市场来说无疑是起到积极作用的,但后来营销的立足点却慢慢走上了歪路,一是概念营销泛滥,脱离了产品本身;二是开始热衷于打击同行,刻意炒作事件,同行之间的互相攻讦越来越多,脱离了营销本身。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幕后黑手事件的发生,说明我国乳品行业竞争越来越刺刀见红,行业发展还有待规范。"这样下去,不会有赢家,只会两败俱伤。" 此外,记者还获悉,利用网络发文攻击竞争对手,已经是"旧伎俩"了,也逐渐成为食品行业惯用的伎俩。 今年9月,《第一财经日报》曾以《网络灰色产业链:撤稿删帖的生财之道》为题,披露大量公关公司利用网络监管的模糊地带,趁机发财。 文章称:"本报记者调查了解到,负面信息删除业务的蓬勃发展,令公关公司以及网站的个别人员敏锐地看到了一条隐性生财之道:公关公司联手传统媒体的记者,或者写手,炮制负面新闻稿件,要挟目标单位和个人就范;对于网站而言,只要是涉及负面信息的帖子、贴吧、负面专题,甚至整个网站本身,均可以作为’钓鱼’的诱饵,如果没有目标’客户’上钩,这些信息则堂而皇之地成为网站敢于揭黑的正义象征,一旦有’鱼’上钩,则转变为赤裸裸的设租寻租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