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商界,群豪并起,是生存还是毁灭,是摆在每个英雄面前的难题。商海沉浮,只有不择手段才能生存? 为争夺同一块蛋糕,广告战、价格战、口水战、圈地战、媒体战层出不穷。为了攫取利益的最大化,挖人与反挖人,侵权与反侵权,并购与反并购,抹黑与反抹黑,纷繁芜杂,最后大家刺刀见红,鱼死网破每一场战役都不会是终点。 伊利与蒙牛的竞争,恰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在彼此前进的路上战斗不休。 "幕后黑手"由来已久 1998年,伊利副总裁牛根生突然被总裁郑俊怀扫地出门,在此之前,牛根生主管全国生产经营,业绩一直特别出色。 牛根生白手起家,据称受尽老东家伊利的刁难和打压,硬是在重重围剿之中杀出一条血路,蒙牛因此诞生。6年之后,蒙牛的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超过伊利成为全国第一。 有人说,蒙牛从诞生之日开始,就与伊利有着"天然仇恨". 从2005年开始,中国乳业的"糊涂账"就一本接一本。光明身陷还原奶,三鹿天津查出早产奶,虽说是"苍蝇不叮没缝的蛋",可"有缝的蛋"不只这两个,"幕后有人炒作"是当时大多数行业人士的判断。 谁站在背后?谁又当了黄雀?行内人尽管多有猜测,但幕后主使永远是一本"糊涂账". 奥运赞助刺刀见红 2005年11月,这样的"糊涂账"又多了一本。 2005年11月,伊利集团在呼和浩特市与北京奥组委签约,正式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乳制品赞助商。 第二天蒙牛即紧急向全国各媒体发出一封名为"关于奥运的稿件"的邮件,时任蒙牛副总裁的孙先红表示,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曾建议伊利和蒙牛一起退出北京奥运赞助商的申请活动,理由是,此事花钱太多,代价太大,市委、市政府认为,同城伙伴不宜过分相争,建议两家一起退出北京奥运赞助商的申请活动,两家企业也共同确认了《关于退出北京奥运合作伙伴申请活动的函》。 然后,伊利独家成为奥运会乳业赞助商。蒙牛表示不满。 对于这种说法,伊利予以否认,声称"没这回事儿". 相同的问题不同的回答,"谁在撒谎"始终是笔"糊涂账". 有一点却很明白:那就是蒙牛的愤怒。 据悉,蒙牛为了成为奥运会乳业赞助商,做了大量的"热身运动".在当时,中国乳业的竞争就已经日趋激烈,乳品行业原料涨价、产品降价,已经进入微利时代,不进则退的现实对伊利也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当年,蒙牛在营销上漂亮动作不少,央视巨额广告的投入,"神五"上天的营销,还有赞助湖南卫视超级女声获得的成功,而伊利则几乎处于空白状态,伊利确实也很需要这样一次占蒙牛上风的机会。 "如果两家都不做还可以,如果一家做了,另一家肯定得跟,谁也输不起。" 作为中国乳业的老大、老二,伊利、蒙牛的恩怨由来已久。 约定提价双双失约 据非权威数据,从销售额上看,1999年蒙牛是伊利的1/30,2000年是1/5,2001年是1/3,2002年是1/2,2003年接近了2/3.到了2004年,伊利是87.3亿元,蒙牛是72.1亿元。随着两者实力越来越近,竞争趋向白热化是难以回避的问题。 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有一次,蒙牛、伊利甚至约定"不打价格战了,这样下去迟早会把行业毁掉,不如一起提价",提价日期定在了2005年3月15日,但这一天,伊利和蒙牛谁也没有调价,"他怕我不守信用,我也怕他不守信用".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奶价稍微上调造成的后果都可能是灾难性的,毕竟大众对消费品价格的敏感与奢侈品有着很大的差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