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它,每年有300万例死亡得以被预防,75万儿童免于残疾。 因为有它,天花已经在世界上绝迹,脊髓灰质炎也已在绝大部分地区消灭。 它是疫苗。它的诞生让人类在与疾病的斗争中,不再轻易“缴械投降”。 为提高人口健康水平,我国历来高度重视疫苗的生产和研发工作。“十一五”期间,我国启动多个重点项目,大力推进疫苗研发进程。 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戊型肝炎疫苗、甲型H1N1流感疫苗……这些疫苗家族的“新成员”不仅为“疾病防火墙”添砖加瓦,也加速了我国迈向疫苗强国的步伐。 助力:“十一五”推进疫苗研发 “十一五”期间,我国着力提升多方面自主创新能力,攻克重大疾病防治和新药创制的关键技术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为推动疫苗行业向前发展,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在“86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科技支撑计划、“重大新药创制”和“病毒性肝炎和艾滋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计划中,对疫苗研发与产业化予以重点安排。 春风朝夕起,吹绿日日深。在“十一五”科技计划带动下,我国疫苗研发领域焕发出勃勃生机。初步统计显示,自2006年至今,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临床试验的国产疫苗品种达到60多个。我国自主研发、用于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的创新性疫苗产品成为其中耀眼的“明星”—— 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联合研制的DNA-天坛痘苗复合型艾滋病疫苗于2006年底获准进入临床试验;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研制的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于2007年5月获准进行临床试验; 由广州拜迪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解放军第458医院和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治疗性双质粒HBV DNA疫苗于2007年8月获准进入临床试验;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研制的治疗用(合成肽)乙型肝炎疫苗于2009年8月获准进入Ⅱ期临床试验。 此外,目前我国已有3家企业初步完成了用于手足口病的预防性疫苗——EV71病毒灭活疫苗的临床前研究,正式申请进行临床试验。据了解,EV71病毒灭活疫苗从毒株分离、鉴定,到生产工艺及质量标准的研究、建立等,均由我国企业和相关研究检定机构完成。 创新:从追赶到领跑 对自主创新的坚持不懈,让我国在一些疫苗品种的研发上走在了世界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领跑者”。 2009年3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颁发了新药证书。 “真高兴啊!”回想起一年多前得知这个消息时的心情,第三军医大学教授邹全明的话语朴素而又真挚。这是世界上首个获准上市的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为了这一天的到来,邹全明和他领衔的科研团队整整奋斗了15年。 “我国是一个胃病大国,每年有大量医疗资源用于消化性疾病的治疗。与此同时,胃病的治疗手段存在很多不足,效果也并不理想。”邹全明说,研制幽门螺杆菌疫苗,可以实现从源头上防控病菌感染,具有重要的医疗社会价值。 从人身上分离幽门螺杆菌,移植到沙鼠身上,再从感染了病菌的沙鼠身上分离幽门螺杆菌,再移植到沙鼠身上……反复筛选、多次传代、不断检验,15年来,邹全明带领着团队筚路蓝缕,刻苦攻关。期间,“863”计划和“重大新药创制”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对科研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