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检验学 临床血液学 生化检验学免疫检验学 微生物检验 输血与临床
返回首页

甲胎球蛋白AFP增高不一定就是肝癌

时间:2010-11-17 22:35来源:幸福检验 整理 点击:

   甲胎蛋白AFP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检测指标,甲胎蛋白的肝癌检测率仅为80%,其它的非癌性肝病如急、慢性肝炎、重型肝炎以及肝硬化均会出现甲胎蛋白增高,一般是低水平增高小于300 ng/ml,但有的患者会出现高于400 ng/ml的甲胎蛋白。

 
  一般而言,妊娠第4周胚肝形成后的第29天,就会产生甲胎蛋白。以后随着肝细胞的生长发育会不断地增高,至16周达到高峰。产前2-4周或出生时,血清中的甲胎蛋白突然下降,分娩时的浓度低于100 ng/ml,等到产后1-2周至1-2岁降为低于25 ng/ml的正常水平。此后,因为肝细胞甲胎抑制基因的作用,甲胎蛋白的正常值一直会维持终身。
 
  成人的甲胎蛋白只有在肝细胞再生和恶性肿瘤赘生时才会在血清中出现。患原发性肝癌时,使肝细胞内甲胎抑制基因失去作用,重新出现甲胎合成能力而升高。而急、慢性肝炎、重型肝炎以及肝硬化等的甲胎蛋白增高,则是由于肝脏损害后伴随的肝细胞再生产生了甲胎蛋白的合成。具体表现为:
 
  急性肝炎一般在谷丙转氨酶降到接近正常时,甲胎合成并增高。此后,大约需要2个月时间,甲胎蛋白才能重新恢复到正常水平。
 
  慢性肝炎在慢肝活动期转入稳定期时,甲胎可达到最高水平,谷丙转氨酶稳定2-3月左右甲胎蛋白才会回复到正常水平。
 
  重型肝炎者甲胎蛋白增高,并迅即消失,反映肝功能衰竭,预后极差。提示再生肝细胞全部凋亡。
 
  肝硬化者一般谷丙转氨酶、透明质酸等纤维化指标异常时,伴甲胎蛋白的增高。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有一部份会转为原发性肝癌,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为渐进型,慢性肝病、肝硬化出现形体消瘦、面色黎黯、黄疸加深、低蛋白、胸腹水渗出,此时,可从B超、CT中查出原发性肝癌。另一为突发型,慢性肝病患者,平时有较好的生活质量与工作环境,但在工作、生活节奏突然加剧或激变后,出现高热、肝区剧痛时,也可从B超、CT中查出肝癌。
 
  因此,有慢性肝病、肝硬化病史患者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时,不能单纯地依靠甲胎蛋白的增高与否来判断,其最终的诊断结论,应包括影像学资料(如B超、CT增强、MRI)在内的综合判断。
 
    所以,AFP增高,不一定就是肝癌。
------分隔线----------------------------
赞助商链接
推荐内容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