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结果表明,脑梗死第1天即有血CRP水平的升高,第2~3天持续上升,至1周左右达高峰,此后随病情的好转明显下降,或进一步恶化。从血CRP的动态变化来看,CRP与血浆纤维蛋白原、白细胞计数在有炎症反应时呈现正相关,变化也基本一致,但CRP的检测不但不受贫血的影响,还在炎症发生时先于白细胞出现改变,当病情好转时又先于两者恢复,CRP检测结果的定量化、简单化、微量化、快速化可以进行全病程动态监测,使得CRP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远远超过了传统的检查项目。本研究发现CRP对CI的预后判断是既敏感又具有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与文献[5]报道一致。
我们认为,脑梗死患者CRP水平升高,首先与脑组织的直接损伤有关,直接的创伤足以使细胞膜分离,暴露出胆碱磷酸分子和提供CRP的附着点,通过IL-6将信息传递给肝脏,刺激产生有活性 的CRP。或因水肿广泛破坏正常组织,从而触发CRP的产生。其次,脑梗死后,血液流变性的改变,血液剪应力的增加,可能通过内皮细胞从病理上提高组织因子的产生,从而导致血管内皮的炎症和机能不良发生的几率增加,血管内皮发生炎症后,可导致包括CRP在内的急性相蛋白升高。脑梗死患者持续存在CRP水平的增高,多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意识状态进行性恶化。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高度警惕CRP的动态变化,如发病早期视CI病情轻重程度预防性使用小剂量的抗生素及非特异性的抗炎药物等,及时终止或减轻炎症反应损害,可以降低CI的病死率及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危险,另目前在小样本临床试验中[6]中,发现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可有效地降低血清CRP水平及患者未来发生冠状动脉缺血事件的几率,另外改变生活方式(如戒烟、减肥、适量运动)也有降低血清CRP水平的作用[7]。为CI的预防和治疗开辟了新的领域。研究中还发现,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对CRP结果影响不大,但高龄患者CRP的敏感度和增高程度略高于低龄者,因此CRP对老年人的脑梗死特别对判断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具有较大的判断价值,降低血清CRP水平有利于心脑血管疾病的1级和2级预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