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检验 生化检验 免疫检验 微生物类 血液检验输血管理
返回首页

对献血者检测ALT意义的初步研究

时间:2010-03-21 16:19来源:收集整理 点击:

  编者按:在特异性的抗-HCV检测方法出现前,ALT作为筛查非甲非乙型肝炎的替代试验,对防止献血者传播非甲非乙型肝炎确实更多地起到了积极作用,但ALT毕竟只是非特异性的检测指标,引起ALT升高的原因众多,由此在献血者筛查中造成的假阳性及其献血者资源的浪费时有发生。有鉴于此,本刊刊发了下面的文章,尽管其研究只是初步的,实验数据也并不一定周全,但它所提出的问题却意义重大——关系到献血者资源及输血安全。我们希望输血界能够对此探讨,有关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给予更多的重视,以便摸索出更科学、有效、适合我国国情的献血者筛查指标来。

  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对献血者中非甲非乙型肝炎缺乏特异性检测方法,许多国家把对献血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抗-HBc的检测,作为筛查这类肝炎的替代试验[1,2,3]。尽管ALT检测是非特异性和预测值有限,但可以降低29%~30%的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1,3,4]。自有了特异性的抗丙肝抗体(抗-HCV)检测方法,特别是第2、3代抗-HCV ELISA试剂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进一步提高,使HCV感染后抗-HCV检测阳转平均时间提前到6周,与ALT检测首次出现异常的时间已接近[5]。这使ALT对HCV的替代检测意义大大降低,同时,ALT的非特异性、假阳性以及由此而此起的血液及献血者的浪费等问题日益明显[1]。据1994年7月第13届国际血液输血大会对26个国家和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已有一些国家献血者筛选时不作或不规定作ALT检测[6,7]。目前我国仍按照卫生部1993年颁布的《血站基本标准》的规定,对献血者进行2次ALT的检测,初筛用酮体粉法,复检用赖氏法。本中心ALT检测初筛用酮体粉法,复检用速率法(≥40U为阳性)。为探讨ALT检测对预防输血后乙肝、丙肝(特别是预防窗口期)的意义,以及淘汰复检ALT阳性血液所造成的损失,本中心组织并进行了此项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血样的收集 从本中心1998年7月~1999年8月,复检ALT单项阳性的410名献血者中,随机抽取49人于1999年10月返回本中心,采集血样49份。

  1.2 材料 HBV-DNA、HCV-RNA PCR试剂(均购自北京医科大学肝病研究所,批号991111);ALT试剂(购自北京中生生物高科技公司)。

  1.3 方法 采用速率法复查以上血样的ALT值;采用套式PCR测定以上血样的HCV-RNA、HBV-DNA,按照所购PCR试剂说明书操作。

  2 结果

  2.1 49名ALT复检阳性献血者,经过2~15个月后再次复查,有24人ALT≥40U,占49%。对此次复查前后两个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因其样本数>30,服从正态分布,故可使用Z统计量,且为单侧检验,经计算得之,P=3.03202E—13,显著性水平为0.01)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表明复查ALT的结果明显低于原检测值。

  2.2 HCV-RNA和HBV-DNA 采用套式PCR检测以上血样全部为阴性。

  2.3 重查时ALT转阴比率与原ALT值的关系 见表1。

表1 ALT复检阳性献血者2~15个月后

  ALT重查情况

原ALT(U)值

 

  分组

n 重查时转阴人数

 

  (<40U)

占本组的

 

  转阴率(%)

40~ 29 14 48.28
51~ 11 6 54.54
>60 9 5 55.56
合计 49 25 51.02
------分隔线----------------------------
赞助商链接
推荐内容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